【历史规划】阿尔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来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时间:2008-10-29 17:35:42 点击量:
分享
下载本页 打印

  “十五”以来,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改革开放的各项方针、政策,围绕科学发展观的工作大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扬了“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精干高效、锲而不舍”的阿尔山精神,提出并实施了"旅游立市、旅游兴市、旅游强市、旅游富市"的总体发展战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提前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实现了翻番;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经济稳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加大了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7.68亿元,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明显改善;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迈进了一个新的台阶,可以说“十五”是我市建市以来的快速发展时期。

  但从我市“十五”计划的实施情况看,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不均衡;二是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交通瓶颈问题仍然严重,电力设施滞后;三是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发展优势不突出,旅游产业不发达,旅游开发规模小、档次低;四是财政困难,税源少;五是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力度不够大;六是人才匮乏等等。我们要正视这些困难和问题,努力加以解决。

  “十一五”时期我市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国家和自治区提出加强与俄罗斯、蒙古等周边国家经济技术合作,将为我市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实施,阿尔山的区位优势得到进一步凸显,与东北三省的交流与合作将更加紧密。随着国家2万亿元铁路投资计划的实施,两山铁路和白阿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将有望付诸实施,阿尔山作为亚欧大陆桥交通枢纽的作用将得以体现。二是从自治区和兴安盟发展层面看,自治区发展战略从局部发展向全面协调发展转变。自治区党委、政府明确表示今后对兴安盟在政策倾斜、项目摆布、资金安排等多个方面给予重点支持。阿尔山作为兴安盟旅游业的龙头和对外开放窗口,近年来也得到了自治区的高度关注,被确定为兴边富民重点市和革命老区,并作为全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亮点进行打造,整合区域资源建立了阿尔山——柴河旅游景区,由自治区主导开发建设。阿尔山加快发展的机遇更加现实。 三是从阿尔山的自身条件看,主导产业旅游业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城市功能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逐渐完备,旅游接待能力明显提高,已经初步具备了旅游城市基本框架。因此,我们要利用好战略机遇期,挖掘潜能,努力工作,使我市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继续向前迈进,逐步实现经济总量大幅度增加、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生存环境更加美好。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精干高效、锲而不舍”的阿尔山精神,坚持“生态立市、旅游兴市、产业强市、口岸旺市”的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健康阿尔山品牌,构建生态文明体验区,建设国际开放口岸,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培育绿色产品基地,努力建设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人民小康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

  到2010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经济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以上,力争达到10亿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达到0.9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6%以上。

  --社会进步。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初步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城乡社会保障综合参保率分别达到95%、85%;形成较为完善的就业机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61‰以下,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79‰以下,总人口控制在6万人以内;城镇化率达到45%。

  --环境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67%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天数大于300天/年;水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要求,“三废”处理率力争达到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标准;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要求小于50分贝,电磁辐射水平在天然本底的涨落范围;建设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系统、矿泉湿地监测体系和建设人工影响大气系统。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4%,达到11339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达到4,212元,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5平方米,农牧民住宅砖混结构比重达到90%。

  “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以旅游产业为突破口,以融入东北振兴为契机,积极构建阿尔山的特色产业体系,推动林区经济转型,壮大市域经济实力。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业、绿色工业、口岸物流业和生态畜牧业,构建阿尔山自己的财政基础,提高财政收入,实现扭转财政困境。

  --完成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两山”铁路开工建设,争取将口岸变更为常年开放口岸,使之成为兴安盟向北开放的“呼吸口”。

  --全面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和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按照景区化标准,完善城镇体系建设。按照主体功能区划分和人口与生产力布局规划要求谋划城镇的布局。按照“乡村建设风情化、镇区建设特色化、市区建设精品化”的发展模式,打造风格各异、功能不同的城镇景区。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深入推进退耕禁牧,全面加强环境保护,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市。

  --扩大开放,大力招商引资。优化发展环境,着力解决影响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

  二、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综合经济实力

  “十一五”时期,重点提高三产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和绿色无污染工业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及生态畜牧业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加强资源集约利用和环境保护,促进全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正确处理速度、规模与质量和效益的关系,加快全市旅游经济的发展。

  (一)加快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提高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贡献率

  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结合,突出抓好我市大旅游区建设,建设国际化的旅游目的地,进而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到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9%,达到5.8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8%;从业人员达到25,000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超过45%。

  1、突出发展旅游业

  着力打造“健康阿尔山品牌”;完成休闲度假核心产品和观光景区的框架建设;实现旅游市场由近端向远端,由低端向高端,由国内向国际的不断拓展。一是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打造六大标志性旅游产品,即:国家生态旅游中心、国家休闲度假中心、国家火山科考中心、国际温泉度假中心、国际冰雪运动中心、国际会议论坛中心。重点建设温泉疗养、冰雪运动、休闲度假、生态观光、会议会展论坛、科学考察、探险旅游等项目,完成银江沟、温泉雪街、太伟西南沟三大休闲度假区(村)配套项目建设。二是加强民航、铁路、公路等外部通道建设,打通城市和景区的内环线以及连接各景点之间便捷的旅游通道,创造舒适的进入条件。三是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双拥模范城、国家生态示范市”,提高阿尔山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四是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以阿尔山大旅游区为中心,向周边辐射,与海拉尔、满洲里、赤塔、乔巴山等地共同构建"生态旅游绿色大三角",同时构建阿尔山、满洲里、海拉尔"生态旅游绿色小三角";加强与盟内各地的旅游合作,带动全盟旅游业快速发展。五是提高旅游目的地管理水平,实现旅游行业管理向旅游目的地综合管理转变;五是加强旅游市场营销,实施“三错”经营。实施“错位经营”:就是“弱化”景区,强化城区。通过对城镇的特色打造,形成与核心景区不同风格的城区景观带,与核心景区互为补充,又相互促进。实施“错时经营”。就是要形成夏季打清凉牌,秋季打提前进入冰雪市场牌,冬季打创造体验极限牌,春季打冰雪运动牌。真正形成“冷资源、热效应”。实施“错区经营”。区域合作规避同质化竞争,把握差异性、体现互补性。七是加大旅游人才培育力度,开设旅游学校,采用外省定点学校,定点委培,与高校联合办学等多种灵活有效的方式,完善旅游人才培训体系,建设一支专业素质较高的旅游经营和管理队伍。“十一五”期间,要实现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4.8%,2010年达到200万人天,旅游收入达到6亿元,年均增长20.1%。

  2、不断提升传统服务业档次,推进新兴服务业建设进程

  继续加强商贸流通和餐饮业在我市第三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努力改善流通结构,培育发展新型业态,扩大流通规模,增加就业,提升产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十一五”期末,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2010年达到0.754亿元。

  加快现有市场的升级改造,努力扩大经营规模,完善服务功能。新建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专业特色市场,重点建设口岸国际物流中心,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新型业态。以超市、便利商店为重点,推进零售业的专业化、连锁化,并向城镇社区延伸。

  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业。鼓励多元投资兴建客货运枢纽和站场设施,不断完善运输网络体系。重点改造升级阿尔山客货运停车场和建设口岸客货停车场。加大运输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改善运输业服务质量。加强交通运输业规范管理和体制改革。“十一五”期间,交通运输业年均增长5.8%,2010年达到1亿元。

  适应居民餐饮消费社会化和旅游餐饮消费扩大的需要,开发特色产品,拓宽餐饮领域,采取联合、连锁、引进、改造、开发等多种形式,使传统餐饮与个性餐饮、民族餐饮与外来餐饮、快捷餐饮与店堂餐饮有机结合,利用我市特有的农畜产品、林下产品资源,打造我市特色菜系,开发一批名菜,创出具有浓郁地方风味的餐饮品牌。“十一五”期间,餐饮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2010年达到0.60亿元。

  3、积极发展房地产、社区服务、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以大旅游区开发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房地产业。一是加速旧城区的改造,实施阿尔善和哈拉哈河改造工程,带动温泉街和伊尔施区的城市建设。二是按照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抓好一级市场的调控。严格执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搞好城市土地储备,提高土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房地产用地、投资、开发结构、开工面积、环境质量、配套建设等实施有效管理,稳步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三是要落实土地供应等优惠政策,调整供应结构,把发展高档商品房与旧城区棚户区改造以及廉租住房建设结合起来,改善开发环境,加速发展房地产。进一步规范二、三级市场和租赁市场,规范和发展装饰和装修市场,健全和完善房地产咨询、评估、经纪人等中介服务体系。四是积极发展住房消费信贷,完善个人住房融资机制,扩大住房公积金贷款与商业性贷款业务和规模,促进住房消费。五是全面推动房地产物业管理,引入竞争机制,规范物业服务,培育发展上规模、有品牌的物业经营公司,把物业管理全面推向市场。“十一五”期间,房地产增加值年均增长14%,达到0.28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2010年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面达到90%以上。

  加强对社区和社区服务业的规划引导。建立健全社区组织体系,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抓好社区各项活动的开展,逐步形成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一批社区服务示范工程,发挥其示范作用,推动全市社区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建立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培育发展证券和保险市场,开办国际兑换业务,提高金融业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能力。“十一五”期间,增加值年均增长10.8%以上,到2010年达到0.36亿元。

  鼓励各类商业银行增加业务品种,拓展服务领域,积极开展项目融资,大力发展住房、汽车、教育等消费信贷。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成立担保公司,开辟中小企业贷款新途径。“十一五”期间,存款余额年均增长17%,2010年末达到14亿元,贷款余额年均增长52.9%,达到60亿元。

  积极引进区外大型股份制保险公司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不断扩大保险市场,大力开发满足企业和消费者多种需要的保险产品。加快发展责任保险、工程保险、企业保险和健康保险,拓展保险投资和再保险等新业务领域,不断提高保险深度和密度。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经济各领域的应用,鼓励旅游服务领域加速应用信息技术。重点发展通信、网络、传媒、咨询等信息服务业。“十一五”期间,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以上,到2010年达到0.27亿元。

  (二)发展第二产业,着力建设绿色工业基地

  我市要立足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紧紧围绕大旅游区建设,在核心旅游景区之外建设绿色工业基地,大力发展绿色无污染工业,通过项目精选,逐步形成我市的产业优势。本着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第一原则,以产业集群为发展方向,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在杜拉尔一带远离核心景区的区域,依托口岸国际物流中心和两伊铁路在暑秋建设的站场,建设工业基地。全力推进矿泉饮品产业、矿产资源勘探和绿色食品加工业集群发展。推进无污染绿色工业产业化进程。“十一五”期末,工业增加值力争年均增长25.7%,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9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9.2%。

  1、矿泉饮品产业集群

  以我市丰富的矿泉资源为基础,搞好矿泉水产业,做好系列饮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原则,实施名牌战略,加大宣传力度,全力打造“阿尔山”国际品牌。稳步推进矿泉水生产项目,“十一五”期间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

  2、矿产业开发集群

  在保护好环境的前提下,加强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利用,加强重点成矿带和成矿区域的资源勘探。积极开展石灰石矿招商,落实开发主体,发展环保水泥项目;积极配合辽宁方大集团启动铁矿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温泉、矿泉资源进一步勘查工作。

  3、绿色加工产业集群

  绿色食品加工要做到品种全、质量高、包装精美、突出特色,逐步形成产业化规模,集中力量发展山野菜、优质牧草、鹿产品、旅游纪念品项目等特色农畜及林产品加工产业。

  4、促进建筑业健康稳定发展

  引进开发和推广各类现代化新型建筑技术,实现建筑技术的创新和升级。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严格实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招投标制度,加快推行勘察、设计、监理和材料设备采购等招投标制度。强化工程质量监管,着力提高建筑质量。做好建筑市场和建筑业管理的立法、执法和法制宣传,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合理的工程总分包体系,大力发展专业承包企业,促进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协调发展。

  (三)发展农牧业经济,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把握政策导向和支农资金投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富民产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十一五”期间,农业增加值保持年均增长4.3%,2010年达到1.7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18%左右。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抓住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契机,争取国家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强农村饮水、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以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进实施乡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切实改善农民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

  2、推进农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

  做好两个调整:一是品种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野猪养殖、鹿养殖等特色养殖业;引导种植业结构向优质牧草、中草药、马铃薯、食用菌调整。二是经营方式调整。实行舍饲养殖,推动规模化种养,实现集约化经营。加强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在白狼镇以北建优质牧草基地、山野菜驯化培植基地、亚麻基地、油菜基地;在白狼镇以南建马铃薯基地、中草药基地、培育鹿和野猪养殖基地。

  到2010年,奶牛存栏达到2,500头,肉羊存栏压缩到20万只,肉牛4,500只,鹿1万只。

  3、加强农牧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多渠道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加强农牧业法制化建设和监管力度。抓好两级畜牧业技术服务推广、重大动植物疫情的防治工作及草原防火工作。

  三、推进口岸经济建设

  坚持“先通后备”的发展思路,完成口岸界河桥及“一关两检”等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输通道建设,全力推动口岸开通。在此基础上,“近”谋旅游,“远”谋物流。近期以谋划边境旅游为主,在实现“三通”(桥通、路通、关通)后,着手打造边境体验游,建设异域风情园;远期以谋划物流和加工园区为主,积极推动“两山”铁路建设,使阿尔山口岸成为东北亚人流、物流和商流的桥头堡和枢纽。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1、交通基础设施

  按照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形成以铁路、公路、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布局协调,衔接顺畅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体系。一是加快旅游机场建设,力争在2010年实现通航;二是完成195公里伊尔施-伊敏铁路建设,启动“白-阿”线改造工程,配合做好满洲里至阿尔山铁路前期工作;三是以阿尔山-乌兰浩特一级公路建设为主线,带动其他出口路及旅游路的建设,配合做好阿尔山-满洲里高速公路前期工作。积极配合旅游公司进行景区“三条环线”(以阿尔山新城区为中心的温泉雪街-银江沟-东沟里滑雪场市区一环线、温泉雪街-金江沟林场-金江沟温泉-白狼-北兴安-温泉街二环线、温泉雪街-金江沟林场-天池林场-南沟林场-好森沟林场-明水河林场-五岔沟飞机包-白狼-温泉雪街三环线)的建设;四是完成农村公路网建设。

  2、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完成利用地表水实施集中供水工程,努力实现水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十一五”期末,完成界河治理护岸工程。结合新的行政生活区建设,完成哈拉哈河堤防建设,防洪能力达到50年一遇。启动黑土地保护和洮儿河源头治理工程。实施安全饮用水工程,解决缺水和高氟区人、畜的饮水困难。

  3、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顺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潮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通信网络的覆盖率和利用率,扩大利用互联网、通信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电信传输网络、移动通信数字网、信息网、本地电话网。到2010年末,实现全市镇、林场、各景区景点光缆达到率100%。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98%,在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上,政府行政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企业生产经营要力图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金融、财税、贸易等领域基本达到信息化;加快计算机网、电信网、广电网的融合,市信息中心要实现互通互连的信息网络交换平台建设。

  五、完善城镇体系,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按照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原则,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产业支持体系建设。

  着力建设现代化园林城市,把城市建成景区。推进阿尔山市、天池、白狼、五岔沟“一市三镇”建设,城镇风格强化突出与旅游经济联系,丰富城镇体系的旅游文化内涵。突出小城镇的建筑风格及功能定位,白狼以林俗风格为主,五岔沟以农家风格为主,明水以蒙元风光为主。

  积极筹措资金,重点推进四项工程:一是推动伊尔施老城区改造,逐步完成党政机关向伊尔施的迁移。集中建设一批林业新居和农业新居,着力改善林业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推进温泉街别墅区开发工程,完善温泉雪街北欧风格立面改造;三是建设矿泉配水中心,为温泉雪街三星级以上宾馆陪送洗浴和饮用矿泉水,提升温泉街的旅游服务档次。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到201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45%以上;实现城镇供水能力达到2万吨/日,用水普及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80%;供热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供热普及率达到85%,城镇道路达到80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8平方米,人均占有防护工程0.5平方米。

  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一是结合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按照《阿尔山市家庭生态林场和家庭农场规划》要求,实施退耕禁牧工程,推动发展生态畜牧业、观光农牧业、特色种养业。大力实施退耕禁牧工程和湿地恢复工程,不断优化生态环境;二是实施封育林工程,建设生态绿色长廊;三是与林业三局防火指挥系统协调配合,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四是以保护温泉、湿地、石塘林地貌和原生态环境为核心,以保护生物多样性、水系、大气为重点,把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作为防治重点,加大对城镇、景区景点的治理力度,尽快的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彻底治理各景点的“白色污染”;五是开展生物多样性和地质遗迹普查登记。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禁止滥捕、乱猎、食用、倒买野生动物行为。要制定行之有效的鼓励和保护措施,依法保护各种资源,健全资源有偿使用机制,确保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到2010年,全市人工造林面积28万亩,封育林面积31.45万亩,有计划地实施退耕还林面积5.976万亩。

  七、加快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十一五”期间,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建设、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壮大市域经济实力,促进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体制改革

  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适应新形势,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的要求,调整机构设置、职能定位和人员配备,使政府职能转变到主动进行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将市基层政府的职能定位转到围绕旅游疗养业服务方面。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为非国有经济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增强政府办事透明度,更新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作风,实行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结合企业剥离社会事业工作,进一步整合和优化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资源,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争取上级支持,推进阿尔山大旅游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立大旅游区行政管理机构,强化政府服务和管理职能,促进旅游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开发。

  2、深化事业单位改革

  按照国家的有关精神,实行政事分开和政社分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根据事业单位的行业特点,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逐步建立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人事制度,建立和推行公开招聘和考试的制度,要建立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3、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和市场生产要素的培育。加强管理、完善价格机制,培育和发展生产要素,发挥它对市场体系建设的积极作用。

  (二)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围绕更大范围配置资源,进一步优化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质量、扩大规模。到2010年,实现引进国内资金20亿元左右,直接利用外资500万美元,进出口总额达到150万美元。

  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开发与周边地区及国内外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以口岸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加强与蒙古在旅游、边贸、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合作,把阿尔山建成为自治区和东北经济区向北开放的阵地。

  突出抓招商引资。以优化招商环境为依据,以项目为载体,抓好对招商项目的深入研究,充分论证,完善项目库储备,做好包装推介工作,积极与企业进行联系洽谈,进一步加强项目跟踪服务,提高项目的成功率。一是依托我市森林、湖泊、草原、地质遗迹等生态旅游资源,战争遗迹、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人文资源,在大旅游区开发的大背景下,广泛开展招商,形成旅游经济的合力;二是要引进国内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发展我市绿色工业,主要包括矿泉水、山野菜加工、林下产品开发等项目;三是在引进资金的同时,还要引进名优、特、新品种和先进的种植、养殖及加工技术,搞好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四是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口岸开通与建设,进而促进中蒙两国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资源开发和物流业的发展;五是积极引进民间资本介入基础设施领域的建设,加快推进对机场、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旅游公路等重大项目的建设进程。

  八、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进一步加强教育、科技、文化、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等各类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强与各驻在单位及林业三局合作,整合优势,形成合力,促进阿尔山的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一)大力发展教育

  进一步加大教育资源整合力度,巩固基础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不断提高人口的综合素质。

  基础教育。在“两基”巩固提高的基础上,注重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按照自治区要求,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力度,撒并全市教学点,合理安排初中布局。逐步理顺和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100%、98%和90%。并在2010年将我市青壮年非文盲率由目前的97.8%提高到100%,"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努力培养适应我市乃至全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十一五”期间,要办好综合性高中,推进职业大学的建设,努力使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比例达到6:4,通过长期教育和“短平快”教育相结合,大力培养旅游疗养业经营、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科技创新等人才,提高劳动者和经营者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积极出台政策,鼓励市内外企业、事业单位、团体、个人等社会各界联合办学,形成多渠道、多方式、多层次兴办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良好局面。

  加强教育的软、硬件建设。进一步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增加教育投入。加强师资队伍、管理者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加快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大力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教育设施的现代化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办学体制改革力度,加强制度创新,扩大教育资源。

  (二)加快推进科技进步

  全面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把现代科技同资源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强化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环节,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要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推广和应用,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具有阿尔山比较优势的新兴高技术产业。加快推广绿色食品种养、加工、贮运、保鲜技术。努力增加全社会科技投入,增加政府、社会特别是企业对科技的投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加大财政和金融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要健全科技推广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建设好马铃薯种薯试验基地;引进高新技术开发好地热资源和其他优势资源,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己优势和特色的高新技术产品。

  (三)卫生体育事业

  在“十一五”期间,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大力改善医疗条件,完成市中心医院和乡镇医院建设,提高医疗保健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有效预防并及时控制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活的重大疾病和突发疫情。力争到2010年末,使孕产妇死亡率降到0.1‰以下,婴儿死亡率降到21.3‰以下。重视妇女儿童工作。

  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利用冰雪资源优势,开展冰雪竞技运动,把阿尔山建设成适合开展多种滑雪项目的国家滑雪队训练基地的建设;开办滑雪学校,培养国家级体育人材。

  (四)文化和广播电视事业

  促进文化、广播事业的发展。规范文化市场,保护文化、文物资源,扩大文化交流,繁荣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艺术、文物考察、新闻出版等文化事业。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用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为旅游业服务。十一五期末,电视覆盖率达98%以上。

  (五)人口与计划生育

  坚定不移地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人口出率控制在8.79‰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61‰以下。强化优质服务和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市镇两级计生服务站建设,确保优质服务活动深入开展。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推进新机制建设,实施“少生快富”工程,落实好奖励扶助制度和扶贫救助政策,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六)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以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险为核心,以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为主要内容,构建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依法扩大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拓展社会保障筹资渠道,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调剂能力和安全运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逐步把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纳入失业保险。建立城镇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继续推行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七)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和再就业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创业环境,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充分发挥第三产业、服务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对增加就业的积极作用。要大力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加快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做好规划,实施森林分类经营,促进林区经济结构调整,开展多种经营,扩大林业职工再就业。发展和进一步规范劳动力市场和就业中介机构,引导和组织劳务有序流动,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劳动保障执法监督,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到2010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下,全市城镇就业总人数达到6,286人,新增1,200人。

  (八)加大扶贫力度

  充分利用“阿尔山市被列入自治区革命老区”这一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和项目、资金支持。要以提高收入为中心,以开发式扶贫为出发点,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争到2010年末,基本消灭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贫困人口的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同时要做好城镇扶困工作。

  (九)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

  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加强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重点建立灾情信息系统、现场救灾组织协调系统、应急通讯指挥系统、救灾物资运输系统及应急资金保障系统,推进突发性灾害应急体系和城市防空防灾一体化建设。为了防灾减灾,提高天气预报、预测准确率,提升气象服务能力,结合机场建设,建设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进一步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组建太阳辐射、风力强度监测网,为风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制定和完善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体系。推进司法改革。加强民族团结,重视和加强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

  九、构建文明的阿尔山

  “十一五”期间,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扎扎实实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阿尔山的各项工作。

  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巩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基础地位,全力推进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自治区优秀卫生城市、生态示范市等创建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高标准做好国防动员工作,广泛开展军警民共建活动,努力使全市“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继续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高度重视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管理职能和监督职能,努力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管理、监督。要打造“阳光政府”、“诚信政府”,提高政府信用水平。

  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严格贯彻《党政领导干部任用条例》的用人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继续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

  十、规划实施

  完成《阿尔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和目标,是市委、政府光荣而伟大的历史使命。要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市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把握机遇,狠抓落实。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将得到显著增强,社会更加和谐,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法制更加健全,民族更加团结,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地址:阿尔山市温泉街阿尔山市人民政府办公楼邮编:137800Email: aesxxzx@aes.gov.cn
主办单位:阿尔山市人民政府技术维护:阿尔山市大数据中心 市民服务热线:12345
网站标识码1522020013蒙ICP备2020004182号-2蒙公网安备 15220202000101号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Copyright 2015 www.aes.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