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信息

【国民经济】阿尔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二〇三五年 远景目标纲要 (审议稿)

来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2-03-15 20:57

字体大小:A+ A A- 分享: 打印

  

  阿尔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O二一年一月

  

  目    录

  

  第一章 “十四五”发展的社会基础

  第一节 “十三五”发展的成就

  一、经济质量持续提升

  二、民生保障明显改善

  三、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

  四、生态建设扎实推进

  五、转型发展初见成效

  六、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七、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八、社会治理全面加强

  第二节 发展的环境

  一、总体趋势

  二、发展的机遇

  三、面临的挑战

  四、发展的优势

  五、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展望

  第二章 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战略定位

  四、主要目标

  第三章 优化空间布局 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节 科学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一、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二、加强空间布局管控

  三、严守生态红线

  第二节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一、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

  二、坚决维护蓝天碧水绿色家园

  第三节 树立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教育

  二、增加生态产品供给

  第四节 健全生态保护体制机制

  一、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二、推进环境法治建设

  三、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第四章 落实绿色理念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一、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二、推进建立技术创新联盟

  三、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

  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

  五、抓好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

  第二节 切实加快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一、积极推进全域旅游

  二、实施 “旅游+、+旅游”战略

  三、构建旅游业发展新格局

  四、推动旅游业全面升级

  五、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六、创新体制加大宣传力度

  第三节 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

  一、统筹规划健康养老服务业

  二、加大对康养服务设施的政策支持

  第四节 加快发展林下产业体系

  一、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

  二、做优做活特色养殖业

  三、推进农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

  四、加强农牧业合作组织建设

  五、着力增强农牧民发展能力

  第五节 高质量发展矿泉产业

  一、统筹配置矿泉水资源

  二、完善矿泉水产业链

  三、建立矿泉综合开发利益共享机制

  四、加大宣传提高市场占有率

  第六节 改造提升传统商贸物流业

  一、探索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

  二、加强与内地市场的对接

  三、继续推进电子商务工作

  四、继续做好粮食行政监管工作

  第七节 培育企业丰富产业形态

  一、抓好企业培育工作

  二、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三、加强对工业企业服务能力建设

  四、抓好企业监管工作

  第五章 夯实发展基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 构建畅通便捷的交通网络

  一、优化完善区域内交通网络体系

  二、优化完善旅游交通网络

  三、积极推进跨境铁路公路建设

  第二节 以绿为本色发展城镇体系

  一、提档升级完善城镇体系

  二、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三、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城市

  四、强化精建细管提升城市品味

  五、推进城市建设文明内涵

  六、以便民为核心建设智慧阿尔山

  第三节 强化能源保障推进设施建设

  一、全面加强能源供给水平

  二、保障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

  三、积极推进绿色能源小镇建设

  第四节 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一、统筹水资源科学合理利用

  二、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三、补足防洪抗旱减灾体系短板

  四、加强水生态修复与治理

  五、加强水资源管理

  六、强化水利行业监管

  第五节 加强防灾减灾的体系建设

  一、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二、防范化解社会风险

  三、加强环境风险管控

  第六章 统筹城乡发展  推动乡村振兴

  第一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二、分类推进乡村发展

  三、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机制

  四、着力增强农牧民发展能力

  五、全域建设美丽乡村

  第二节 建立巩固脱贫成果长效机制

  一、完善防止返贫长效机制

  二、扎实开展“三提”工程

  三、探索建立“两项”机制

  第三节 加强现代乡村社会治理

  一、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制

  二、探索治理与发展的协调机制

  三、完善乡村基层治理方式

  四、完善村级权力监管机制

  五、创新现代乡村治理手段

  第七章 加强区域合作 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第一节 立足口岸优势扩大开放

  一、完善开放合作机制

  二、完善口岸功能

  三、大力发展口岸经济

  第二节 立足特色深化区域合作

  一、推动建立协同发展机制

  二、推动旅游区域一体化建设

  三、继续深化京蒙帮扶合作

  第八章 以共享发展为根本 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第一节 努力扩大就业

  一、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二、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三、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四、推行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五、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

  第二节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一、促进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

  二、深化薪酬制度改革

  三、合理调节收入分配

  第三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二、维护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三、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

  第四节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一、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二、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扩大教育开放发展民办教育

  第五节 确保医疗健康服务公平可及性

  一、优化医疗机构设置

  二、加强医疗卫生应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三、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办医

  四、加强卫生健康教育

  五、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第六节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一、调整完善人口政策

  二、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全面发展

  第七节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二、促进文体事业发展

  第九章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节 完善现代社会治理体系

  一、扎实推进政治建设

  二、扎实推进廉政建设

  三、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五、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第二节 加强法治社会建设

  一、依法履行政府职能

  二、健全依法决策和政务公开机制

  三、完善行政权力监督和行政执法体制

  四、扎实推进政府效能建设

  第三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一、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二、夯实社会治理基础

  三、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四、健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第四节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一、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

  二、全方位强化安全生产

  三、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第五节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一、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二、增强社会各界诚信意识

  第六节 抓好民族团结和宗教工作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三、提升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水平

  四、做好宗教工作

  第十章 创新体制机制  增强发展活力

  第一节 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一、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

  二、深化市场准入改革

  三、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二节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一、继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

  二、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

  三、积极推动减税降费改革

  第三节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一、推进政府投资改革

  二、完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功能

  三、努力提高招商实效

  第十一章  强化措施 切实保障规划实施

  第一节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一、全面落实党的决策部署

  二、提高对落实规划的认识

  三、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第二节 加强规划实施管理

  一、明确政府责任

  二、加强规划衔接

  三、落实政策配套

  四、强化财政保障

  第三节 强化重大项目支撑

  一、实施重大项目

  二、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第四节 健全监测考评体系

  一、完善考核评价制度

  二、强化监测评估

  三、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

  

  

  “十四五”时期,是阿尔山市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规划期,是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四五”规划,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建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创新基地,启动现代化生态旅游口岸城市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阿尔山市“十四五”规划是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自治区党委十届第十一次全体会议精神和兴安盟盟委《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按照阿尔山市委的决策部署编制而成,作为组织引领全市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规划》的执行期限为2021年——2025年,展望到2035年。

  

  

  

  

  第一章 “十四五”发展的社会基础

  《阿尔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以来,阿尔山立足市情,依托“生态、旅游、口岸、矿泉”四大优势资源,积极实施资源综合开发战略、开放带动战略、转型发展战略、矿泉产业化战略,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进展情况总体良好,努力将阿尔山市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森林城市取得实质性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

  第一节 “十三五”发展的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阿尔山市发展具有历史意义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新常态下不断深化改革、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和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繁重任务,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兴安盟盟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稳中求进原则,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一、经济质量持续提升

  “十三五”时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年均增长4.2%,2020年预计达到20.64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4万元,比2015年增长23.1%,,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5年60%上升到2020年6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年均增长9.4%,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预计年均增长7.8%、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年均增速6.1%。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三次产结构由2015年20.9:3.6:55.5调整到2020年19.1:13.2:67.6,形成了“一产服从生态,二产服务三产、三产服务旅游”的产业格局。

二、民生保障明显改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22171元增加到2020年的32365元,年均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7906元增加到2020年12798元,年均增长10.1%;2015-2020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95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控在4%以下;加快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普通高中毛入学率为90%,在全盟第一个免除高中阶段学杂费,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7%;医疗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公平性、可及性显著增强,完成了自治区医院托管阿尔山综合医院的工作,全面实现了镇医院、街道、村级卫生室的全覆盖,全面打赢新冠疫情防疫战,在慢性病综合防控方面被列为自治区级示范区,城乡居民电子健康建档率达到80.9%;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组织乌兰牧骑专题文艺演出,送戏下乡近百场,温泉、冰雪、林俗文化初见魅力,冰雪节、杜鹃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已成为阿尔山品牌,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100%、100%; 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首届“勇闯天涯”杯阿尔山冰雪国际马拉松等冰雪赛事、首届全国少数民族围棋大赛等赛事活动、全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锦标赛、第五届全区青少年雪地足球赛等体育赛事,群众精神文化、体育休闲生活不断丰富;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和受益面及城镇住房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累计实施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项目8个,共计2440套,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累计投入资金近40亿元,改造棚户区10200户左右、65万平方米,历史性的改变了城镇面貌和人居环境;大力加强社会养老服务建设,建成养老机构2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2家,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三、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

  扶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累计整合各类扶贫资金及投入产业发展资金1.6亿元,累计发放金融扶贫贷款2.81亿元。京蒙扶贫协作助力脱贫攻坚,北京市以教育共建、医疗卫生、文化交流、产业对接、商贸交流、旅游资源、基层党建、干部教育培训、人才交流协作对接为重点,累计投入援助资金3106万元,共实施19个项目。通过奋力攻坚,自治区认定的6个自治区级、1个盟级重点贫困村,建档立卡的582户贫困户、1426人,全部实现稳定脱贫。

  污染防治取得良好成绩。制定了《阿尔山市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至2020年)》,全年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6%,排放水质达标率达95.1%以上,全市地表水水质达到国家Ⅲ类标准,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制定实施1+8工作方案,积极稳妥化解政府债务,累计化解政府隐性债务4.76亿元,扎实推进民营企业清欠工作,累计清理拖欠账款1.72亿元。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四、生态建设扎实推进

  把保护森林和草原作为首要任务,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工程,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五年累计完成营造林12455.6公顷,完成“三北”防护林封山育林16059.3公顷,完成森林抚育147224.1公顷,水土保持治理面积   公顷。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有利契机,累计争取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4.7亿元,成功创建中国气候生态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成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一个国家地质公园和一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被列入国家“城市双修”试点。

五、转型发展初见成效

  旅游产业质效同增。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及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阿尔山积极推进“旅游兴市”发展战略,旅游主导产业优势凸显。2019年全年游客接待量达到498.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60.8亿元,是2015年的1.8倍。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67.5%,旅游业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达到4.3万人。旅游服务水平和文化品味进一步提高,覆盖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的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全市现有旅游星级宾馆 2 家,旅游接待标准床位达到20000余张,现有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2处,旅行社30家,旅游纪念品商120家。着力打造旅游优质品牌,培育转产转型新引擎,立足“旅游+”战略,开展旅游+扶贫,通过旅游产业带动就业增收,有效降低返贫率,推进旅游纪念品生产业发展,林业与旅游业产业融合初见成效。积极推动“乌阿海满”、“两山联盟”、“蒙东六旗市区”旅游协同发展。先后召开首届校友经济论坛、第二届阿尔山论坛等十余个高端会议论坛,论坛经济聚人气、展形象的效应逐步显现,先后荣获“2019年中国避暑旅游十佳城市”、“抖音美好打卡地”等称号。

  矿泉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制定了《矿泉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 年-2020年)》,引进伊利集团进驻矿泉水领域,“伊刻活泉”投产上市。以打造世界高端水、构建完善的矿泉水生产体系为目标,初步建成水产业为主题的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健康水产业示范基地,到2020年矿泉水产量累计达到8.08万吨,实现产值2.13亿元,规模以上企业1家。

  农牧业发展提质增效。深入推进“十县百乡千村”示范点创建工作,大力落实米产业“双百双千”和牛产业“双百千亿”工程,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3.45万亩,牧业年度牲畜饲养量达到28.06万头只,分别比2015年增长3.5 %、8.3%,种养结构得到优化;大力发展特色种植,推进绿色品牌建设,2015年以来,累计完成卜留克订单种植1.2万亩、马铃薯种薯种植7.7万亩,食用菌年最大养殖规模达到300万棒,卜留克、矿泉蔬菜(西红柿、黄瓜)、黑木耳和野猪肉等8个产品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累计新增合作社超过50家,被评为盟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申报自治区级专业合作社1家,盟级专业合作社2家。

六、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城镇建设取得新成就。不断完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基本建成了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次中心城镇为基础,一般村庄为节点的功能合理、层次分明、规模适度的现代化城镇体系。完成了主街欧式路灯改造及阿尔缮河、伊尔施区域景观亮化工程,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大力实施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和垃圾处理工程,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卫生城”。 2020年污水排放标准达到1A级,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99.7%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69.4%,比2015年提高4.7百分点。66千伏主网架及10千伏配电网组成供电辖区电网结构基本完善。

  交通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形成了以国省干线公路为主干,口岸公路为骨架,以跨盟、跨旗、阿尔山市出口公路为网络,由阿尔山市各节点之间及节点与干线公路之间联络线相连接的两层次三环公路体系。区域公路网通车总里程达到903公里,比2015年增加43公里。大力提升铁路、航空运输能力,2020年铁路客、货运输分别达到11万人次、62万吨 ;成功引进华夏、海南、中国联合等航空公司,实现了多机型、多家航空公司执飞,2020年,机场累计运营6条航线,飞机起降1458架次,旅客吞吐量达到59121人次。

七、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公布《权责清单》,完成政务服务平台、互联网+监管平台、智慧云平台建设,积极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集成办理”制度,实现一站式审批,审批效率提升。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形成常态化、制度化,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全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政府作风不断改进。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提案与盟市政协委员会议案办理率100%。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和机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

  持续推进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四位一体”口岸优势,全力推动口岸建设,推动中蒙互市贸易区和口岸水上观光项目列入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区域合作项目,大力发展跨境农牧业合作,在蒙方开展种植4.5万亩,电子口岸“单一窗口”智能卡口测试运行,阿尔山口岸获准通关对蒙跨境自驾游模式成为国家试点。到2020年累计出入境人员4402人次,车辆1957辆次,过货1.91万吨。

八、社会治理全面加强

  积极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创建“1+N”综合平台。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围绕环境保护和矿产资源两个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建立防范打击涉黑涉恶违法犯罪长效机制,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不断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平安阿尔山建设,创新警务模式,组建“雪城义警”,搭建“云防”平台,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开展信访矛盾化解攻坚,落实领导包案、接访下访工作机制,人民群众关切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防火工作不断加强,构建四级联动防火责任体系,健全“人防+物防+技防”森林草原防火机制,扎实推进森林防火自动预警系统项目建设,构筑森林草原“防火墙”。民族团结进一步巩固。积极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开创了和谐、富裕、文明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的新局面。

  

专栏1                     “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汇总表

指标名称

单位

“十三五”初始情况

“十三五”末完成情况

2015年实际

增幅(%)

2020年完成

增幅(%)

一、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6.81

8.7

20.64

6.5

1、第一产业

亿元

2.72

4.5

2、第二产业

亿元

4.01

8.2

其中:工业

亿元

0.78

0.2

建筑业

亿元

3.23

10

3、第三产业

亿元

10.08

10.1

4、三次产业比重

16.2:23.8:60.0

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万元

1.01

13.1

三、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37

30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6.78

8.3

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2171

8.9

六、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906

8.6

七、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

万吨

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

八、二氧化硫排放量

万吨

九、万元生产总值能耗

吨标煤/万元

十、期末总人口

万人

4.6

十一、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

%

98.5

十二、城镇登记失业率

%

4.5

  

  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是阿尔山市推动转型发展,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五年,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市场活力不断释放的五年,是生态建设大力推进、扶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过去五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为“十四五”时期,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看到成就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阿尔山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不顺,体制性矛盾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财政收支矛盾较大,产业规模小、结构单一竞争力不强,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人才不足流失严重。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图片5

  

  

  

  

  

  

  

  第二节 发展的环境

一、总体趋势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临着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际看,发展环境日趋复杂,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大国博弈更加激烈,世界秩序加快从旧秩序向新秩序切换,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进程和势头仍将延续。从国内看,虽然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但国家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其主要特征是,经济转向以高质量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新阶段,将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进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区域向均衡协调发展,发展动力由投资拉动主导向消费促进转变,由外需拉动向内需带动转轨,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过程中,高度重视需求侧管理,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市必须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坚定不移的走好以“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二、发展的机遇

  (一)绿色发展助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新阶段,协同推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更加紧迫,为了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国家和自治区及兴安盟都在积极探索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包括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动产业体系绿色化改造,扶持节能环保、生态旅游等产业发展,探索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制度等生态价值变现机制。我市作为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地位重要、生态优势突出,是国家“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既可在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建设中争取更多资金项目投入,又可在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林下经济、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发展中培育新发展动能,还可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争取更大作为,在推进经济发展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率先在全区“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中闯出新路,使“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

  (二)国家实施的重大战略和政策带来了机遇。在构建发展新格局中,国家实施了更加积极的经济政策和发展举措,持续实施的“一带一路”、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全方位振兴战略,相继出台的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等重大战略和政策,有利于我市以生态为主的产业发展;有利于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布局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项目,提升基础设施的能力和水平;有利于加强口岸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发挥沿边口岸优势,共建开放合作高地;有利于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同时依托我市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资源优势融入到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中,找准对接点,争取更多的支持,可为我市绿色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的政策红利。

  (三)新一轮技术革命和高品质生活追求带来的机遇。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和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无疑对各个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的发展具有巨大引领和驱动作用。科技革命将使得基于大众市场的个性化旅游时代真正到来,可以将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基准线上,有利于我市发展个性化的高端生态康养旅游,催生新的旅游业态,同时,随着国内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和膳食结构升级,优质高端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成为市场主流趋势,我市可以依托安全绿色无污染的生产环境及大森林的优势实现质的突破,推动农牧业、林下经济优质高效发展,使传统优势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有利于我市发展平台经济,借助线上线下,推介产品、创建品牌,破解远离中心市场的难题,并随着互联网有效的技术扩散和人才流动机制的建立,将极大地提升我市获得实用技术的可行性和便利性,以弥补技术创新和人才不足的短板。

三、面临的挑战

  (一)发展环境的不确定带来的挑战。国际政治的变化,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下,经济低迷、保护主义上升、世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世界格局面临重塑,风险性增大。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互相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很明显,竞争优势处于重塑期,这意味着外部发展环境更加复杂、竞争更加激烈。阿尔山市在产业结构和经济模式上处于弱势,与周边地区存在同质化竞争,在资本、技术、人才、土地等生产要素争夺中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以创新促转型发展的困难依然较多,这对立足自身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形成新的发展高地,塑造新的竞争优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处于提质期的挑战。我市经济转型方面的接续替代产业虽然已经初见成效,但还没有真正形成规模和效益,口岸经济刚刚起步,旅游业大而不强,矿泉产业综合开发能力不足、规模效益差,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产业与城市虽然有了一定的融合,但融合度还不够深化和紧密,特别是小镇建设与旅游的融合、对旅游业的支撑还很不足。旅游业单纯依赖夏季的局面还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基础设施还存在很多短板,支撑打造四季旅游目的地的能力较弱,探索实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路径亟待突破。这要求我市必须在更高水平上谋划未来发展,整合现有资源,进行统筹谋划、整体打造、补齐短板,全面提升旅游业品质,增加优质供给和有效供给,提高综合竞争力。

  (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的挑战。对于阿尔山市来讲,生态环境保护是摆在首位、压倒一切的任务,守护好“绿水青山”是最大的责任担当。但守护好“绿水青山”并不是封闭保护、与发展“绝缘”,而是要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既不能走“端着金饭碗要饭吃”的穷路,也不能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对发展的内涵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攻坚克难走出一条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创新之路,实现“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考验着我们的能力和智慧,决定着我市的未来。

  (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处于关键期的挑战。当前,改革进入了啃硬骨头的关键期,各类矛盾风险进入高发易发阶段。阿尔山市的土地、资金、技术、林业、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亟待破题,特别是如何突破林地管理体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体制机制亟待创新,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现代化社会治理能力亟待提高,以口岸建设为标志的扩大开放亟待加快。如果我市能够加快推进改革开放,破解改革难题,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就可以抓住发展先机,释放口岸、铁路、航空的红利,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四、发展的优势

  (一)资源优势。我市自然资源富集,文化历史底蕴深厚,组合优势突出。

  矿泉资源独特,具有“独、大、奇、多”等特点,拥有世界罕见的矿泉群,以及冷泉、温泉、热泉和高热泉等多种类型,特别是“硫化氢泉”洗浴对人的皮肤、心血管、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肾功能皆有良好的作用,挖潜力很大。五里泉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特大泉”,伊利等企业的引进为矿泉水产业体系的升级创造了条件。冰雪资源雪质好、雪期长,是我国滑雪协会确定的冰雪运动冬训基地,具备开展冬季旅游的良好条件,具有将冰天雪地转换为金山银山的雄厚基础。拥有保存完好的火车站、大和旅馆以及飞机场、飞机包、南兴安遂道等一批二战遗迹,可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旅游。分布有天池、地池、杜鹃湖、松叶湖、仙鹤湖、玫瑰峰等一批自然景观。人文资源底蕴深厚,阿尔山市是蒙古民族从森林走向草原的出发地,温泉文化、蒙元文化、林俗文化、冰雪文化历史悠久。生态环境好,被誉为“天然氧吧”。拥有天池、好森沟2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分布有哈拉哈河、洮儿河、努木尔根河等多条河流,水资源总量达到9.1亿立方米。

  (二)区位优势。对外开放地位突出,中蒙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

  我市位于兴安盟西北部,横跨大兴安岭西南山麓,是兴安盟林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乌兰浩特通往东北、华北的开放门户和快捷通道。阿尔山口岸已列为《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中蒙大通道的关键节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规划新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是蒙古国最近出海口的重要节点,也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关键一环,是连接东北亚地区的重要枢纽。

图片6

  阿尔山市区位图

  综合判断,“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重要战略期,我们要始终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积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转型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代的新内涵, 把握战略机遇期的深刻变化,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奋发有为地做好工作,不断开创发展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起好步、开好局。

五、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展望

  对标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两步走战略安排,到二〇三五年,我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收入再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或超过国家平均水平;形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成熟发展模式,构建起绿富同兴的发展新格局,城镇化、信息化达到较高水平,现代化旅游目的地、现代化口岸已建成,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立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的绿色特色产业体系;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均等化,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突出成就,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完善的立体防控体系、有效的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健全的公共安全体系均已建立,“法治阿尔山”,“平安阿尔山”建设达到更高水平; “绿色崛起,亮立中国”目标完全实现,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章 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战略目标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筑牢基础、升级产业、富民强市、绿色崛起的总体方向,立足生态谋发展、围绕旅游抓产业、突出特色树品牌、创新发展促提升,护住绿的本色、做足水的文章、挖出林的潜力、提升游的品质、补齐弱的短板、增进人的福祉;努力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在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重点打造“两城一地一堡一区”中实现绿富同兴,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健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体系,稳步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奋力谱写阿尔山“两山”理论实践创新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成为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一颗璀璨明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兴安盟盟委的决策部署,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生态优先。根据主体功能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统筹人口、经济、城乡、与生态布局,优化空间开发结构和开发秩序。严守生态红线,强化森林育管,限制无序开发,实现永续发展。

  ——坚持发挥优势。坚持深挖优势、培植优势、再造优势,努力探索将森林、景观、口岸、矿泉四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新路子,在绿色发展、特色发展、错位发展方面谋求新突破,赋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实际内涵。

  ——坚持改革开放。以林区管理体制改革和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探索林业与地方相协调的综合管理新模式。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在服务国家战略中争取更多普惠性与独享性政策,使外向型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

  ——坚持以人为本。聚焦民生实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精准发力,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使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三、战略定位

  ——“两山”样板城。坚持“生态立市”,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守牢生态红线,放大绿色本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强森林抚育与管护,强化森林草原防火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水资源保护,增强涵养水源功能, 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在探索“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实践创新中,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两山”理论实践新模式,建成“两山”理论实践创新样板城。

  ——旅游目的地。依托天然组合的林海氧吧、火山奇观、河湖湿地、冰雪温泉、林业小镇、山野味道等生态优势,全面提档升级旅游基础设施,加强文旅融合,做强做大旅游业;强力推进城市景区化和城市景区一体化建设,不断丰富旅游度假康养业态,努力实现观光模式旅游向沉浸模式旅游转变,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康养目的地。

  ——开放桥头堡。坚持生态文化旅游口岸的发展定位,深度融入国家 “一带一路”倡议,抓住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有利时机,扩大高水平开放,立足“开”的优势,做足“放”的文章,大力发展泛口岸经济,推动“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变;推进口岸和跨境公路铁路、跨境经济合作区、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积极发展跨境旅游、跨境物流、跨境电子商务,提高口岸服务水平,打造欧亚大陆桥新通道上重要的口岸节点城市,成为新时代向北开放的桥头堡。

  ——宜居宜业城。坚持绿色发展,探索把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源、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新路径,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与绿色富民,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生态型现代产业体系。建立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的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释放发展活力,实现生态和富民双丰收,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建成民生富裕、环境优美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宜居宜业之城。

  ——乡村示范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牧区林区各项建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乡村建设要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打造和谐宜居的生态环境,疏解整治提升街容街貌、村容村貌,让人民群众“推窗见绿、开门进园”,使乡村小镇成为阿尔山旅游环线出彩的特色节点,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建成我国美丽乡村示范区。

四、主要目标

  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三次全委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兴安盟盟委“十四五”的总体战略部署,确定我市“十四五”时期总体目标为“绿色崛起、亮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为:实现“七个新”:

  ——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到202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62亿元,年均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3.15亿元,年均增长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2.56亿元,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3.1亿元,年均增长7%。

  ——产业创新形成新优势。到2025年,争取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区游客接待量突破1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50亿元,旅游业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形成农林牧渔多业共生、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妥善处理好泉水利用和生态保护关系,加快推进产业化步伐,延伸矿泉水产业链,塑造国际知名品牌,培育成为我市重要的生态经济新的增长点。

  ——生态环境打下新基础。全市原始天然林、人工林得到科学保护,森林覆盖率稳定达到80%以上。林区重点保护物种受到严格保护,无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市域90%以上的草牧场实现禁牧、休牧和轮牧,绿色植被覆盖率要保持在95%以上;形成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党政实绩考核体系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将阿尔山建成集旅游休闲养生、文化内涵深刻、民俗民风体验于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文化城市。

  ——基础设施得到新完善。提升阿尔山机场航空、铁路、城镇道路、旅游区道路综合交通服务功能,加强与兴安盟、呼伦贝尔、满洲里、锡盟北部、通辽北部的互联互通,构建通畅的交通运输通道。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进一步完善“一心、一环、两轴、多点”的空间格局。

  ——民生改善迈出新步伐。“十四五”期间,力争新增就业2000人以上,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000人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教育力争在全盟率先实现优质均衡发展,到2025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稳定在95%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9.5%以上。确保医疗健康服务公平可及性,使居民健康状况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到2025年,达到每千人口人均6张床位标准,全市各级各类执业医师达到每千人口2.5人左右,医师数达到每千人口3.14人。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

  ——城乡面貌得到新改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为重点,实施美丽乡村“规划引领、农房改造、收入倍增、基础配套、环境整治、生态建设、服务提升、文明创建”工程,建设美丽宜居均衡的乡村。

  ——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要素资源配置,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培育市场主体,提升招大引强能力、建立富有创造力、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五通”建设为重点,着力加强“一口、一线、两区、两路、一运”建设,形成陆空内外联动、“四位一体”的开放新格局。

  

专栏2                      “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类别

指标

2020年实际

增幅(%)

2025年目标

年均增长(%)

属性

经济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

20.64

6.5

27.62

6

预期性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23.15

15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3.1

预期性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2.56

10

预期性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

预期性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预期性

城镇化率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预期性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预期性

创新驱动

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预期性

科技进步贡献率(%)

预期性

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件/万人)

预期性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预期性

使用5G网络人口占比(%)

预期性

民生福祉

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预期性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预期性

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预期性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预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2.5

预期性

人均预期寿命(岁)

预期性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预期性

每千人口拥有护理型养老床位数(张)

预期性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预期性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预期性

绿色转型

单位生产总值建设用地降幅(%)

约束性

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幅(%)

约束性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幅(%)

约束性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降幅(%)

约束性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约束性

废弃产品规范回收与循环利用率(%)

约束性

森林覆盖率(%)

约束性

城区绿化率(%)

约束性

城市PM2.5平均浓度(μg/m3)

约束性

城镇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天)

约束性

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占地表水比例(%)

约束性

主要江河流域水质优良率(%)

约束性

开放协作

进出口总值(万美元)

预期性

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万美元)

预期性

安全保障

耕地保有量(万亩)

约束性

森林蓄积量(万公顷)

约束性

绿色植被覆盖率(%)

约束性

  

  第三章 优化空间布局 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保持生态优先战略定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推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实践创新示范区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使阿尔山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空气更清新、生活更美好。

  第一节 科学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科学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坚决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探索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有效途径,尽快形成生态优良、功能互促、城乡互补、共同繁荣的发展新格局。

  一、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根据阿尔山市资源禀赋、经济产业结构特征,出台国土空间规划。根据城镇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确定阿尔山市城镇发展规模,确定城镇发展目标、定位和用地需求。综合平衡全域和局部、近期和长远、供给和需求,提出城镇的主要发展方向、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坚持底线思维、因地制宜、刚性与弹性相结合原则,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明确管制方式,确保城镇开发边界不与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范围交叉重叠。

  在保障国土空间安全、和谐、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彰显国土空间的特色与魅力。立足我市生态景观资源、历史人文资源,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四季都很美的优势,坚持与自然和谐统一,构建魅力特色区域体系,保护和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构建文化魅力空间体系,按照城景融合原则,构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指引体系,打造成独具特色引领的魅力空间格局,彰显阿尔山特色、升级阿尔山品牌、提升阿尔山形象,形成阿尔山特色的发展模式与发展路径。

  二、加强空间布局管控

  强化阿尔山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主体功能区划约束作用,科学划分环境功能区。进一步完善“三区、双轴,两带、多核”的生态建设格局。即继续加强以伊尔施镇、白狼镇和五岔沟镇北部地区为主的北部生态保护区建设,其功能定位为生态保护核心区,重点是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控制环境污染,加强河流廊道建设、水源涵养、林业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严格限制污染型工业进入,建成高水平生态保护与绿色旅游融合区;在五岔沟镇东部和南部地区为主的东南部生态协调区,继续控制城镇发展规模,加强水土保持防治和林草培育工作,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围绕旅游适度发展农牧业,做强生态旅游业; 在阿尔山市主城区为主的中西部生态建设区,是进行城市建设和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空间,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城镇化进程中,要重视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保护,切实保护好各类重要生态功能用地。控制环境污染,严格执行环境功能区划标准,鼓励发展服务业、工艺品制造业,旅游康养业等无污染产业,合理开发利用矿泉资源,合理开发森林资源的附属产品,搞好采集和深加工,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综合考虑生态用地、水资源及建设用地的人口承载力,合理确定阿尔山市的人口承载规模。  在“三区”间通过建设高水平美丽生态廊道实现缓冲,进一步加强建设洮儿河和哈拉哈河两条主要水源涵养带,根据生态功能、资源特色、产业定位,在阿尔山、五岔沟、白狼、天池等地建设不同级别的生态建设核,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牧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

  三、严守生态红线

  要严格执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优化红线区域管理体制机制,严控各项开发建设活动。充分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敏感性和脆弱性,以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为基础进一步建设生态廊道、生态战略节点,形成涵盖生态功能保护格局、人居环境安全格局、生物多样性维系格局的生态安全格局体系。

  加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地、温泉、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加强疏林地、未成林地植被恢复重建,在植被恢复重建过程中,从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入手,依据生态位原理,构建多样性较高的植物群落,通过多种多层植物群落的整体结构、林冠层的截留、凋落物增厚产生的地面下垫面的改变和植物群落根系错落交叉的整体网络结构增强固土防冲能力,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山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切实保护和利用好现有林草植被,不断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草地改良,已垦林地退耕还林还草。为避免农牧矛盾和草畜矛盾,按照国土三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充分合理利用林下草地、林缘草地、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剩余物。按沟系落实草地使用权,核定理论载畜量,实施划区轮牧。

  加强生态保护执法,确保严守生态红线,完善执法体系,以行政执法为主体,加快推进全市林业和草原执法一体化进程,整合我市行政辖区内林业执法队伍。

  第二节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坚持保护优先,以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为基础,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以保护为主,建设与保护相统一,保持原生态地区绿色城市特色。

一、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

  阿尔山拥有大量大兴安岭南麓原始森林,保持良好的生态是阿尔山市的生命线。按照自治区2020年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试点旗县的要求,加快阿尔山市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坚持生态保护红线避让区面积897.25平方公里,不低于辖区总面积的11.94%,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辖区总面积88.06%。

  以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为基础,进一步加强建设生态廊道、生态战略节点,增强生态建设和保护的针对性、系统性和长效性,形成涵盖重要生态功能保护格局、人居环境安全格局、生物多样性维系格局的生态安全格局体系。严守生态红线,继续组织实施天然林保护和修复、“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等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持续推进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人员队伍、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持续加大保护区建设资金的投入。保护大兴安岭中部山地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栖息于该生态系统中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和保护额尔古纳河源头湿地。保护典型的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好国家后备林木资源宝库。切实强化重点区域沼泽湿地和珍稀候鸟迁徙地、繁殖地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

  加强林区生态保育。以维护原始天然林生态系统完整性和保 护生物多样性为根本,通过实施封山育林、中幼林抚育、防 火防虫等技术措施,持续加大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 云杉等寒温带针阔混交林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强化原生态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生态服务功能,城镇乡村以改善人居环境为主,加强城市、乡村及工业园区等人口聚居地绿化美化,构建城镇乡村绿化美化体系。

  进一步完善森林草原防火灭火体系。不断加强防火灭火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高防火灭火能力。立足于推进森林草原火灾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建设,加大依法治火力度。建立健全森林草原防火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我市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实现森林草原防火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打击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等违法犯罪行为。处理好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关系,坚持以保护为主,建设与保护相统一的原则,保持阿尔山原生态地区绿色城市的特色,积极探索发展低碳经济,推动碳汇交易发展绿色银行,筑牢森林生态安全屏障。

二、坚决维护蓝天碧水绿色家园

  建立污染防治长效机制。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落实主要大气污染物控制,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结合城镇化发展战略,加快集中供热脱硫脱硝烟气除尘设施升级改造,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完成中心城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进一步实现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的目标。做好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治理,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以调整优化货物运输结构为导向,重点抓好清洁油品、清洁运输、清洁柴油车、清洁柴油机管理,实行在用车辆必须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排放控制区划定和管控。鼓励推广使用新能源,从源头上减少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排放,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平均全年达到300天以上。

  加强水环境保护工作。严格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一切排污行为和对水源地有影响的旅游和水产养殖、堆放工业废渣、垃圾、粪便等废弃物,禁止建设与取水设施无关的项目;二级保护区范围内,禁止建设污染重的企业。进一步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划定村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地,禁止向饮用水源地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确保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安全。争取环保专项资金,实施阿尔山市温泉街地下型水源地保护工程,林海街地下型水源地保护工程,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评估工作,污水处理中心达标排放监测工作。继续推进并不断深化主要水污染物污染减排,实施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控制,提升水污染防治水平,坚决淘汰高耗水、重污染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切实加强对污染物排放单位的监管力度。实施《兴安盟阿尔山市额尔古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加强对洮儿河和哈拉哈河流域上游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加大哈拉哈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力度,哈拉哈河作为界河,属于额尔古纳流域 ,采取综合措施,重点加强对界河的监管,保障额尔古纳河及嫩江上游区域水环境质量,防止源头水污染与水土破坏,实现地区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合作发展的目标。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实施环境风险全过程管理,完善区域开发和项目建设环境风险评估。严控行业污染物排放,降低重金属、危险废物、化学品、矿山开采等重点领域环境风险。强化重污染天气、饮用水水源地、有毒有害气体等关系公众健康的重点领域风险预警。健全环境应急监测体系,提高环境应急响应能力。扎实开展以破坏森林、草原生态环境为重点的执法行动,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确保不发生大规模环境污染毁坏事件。

  加强对高污染风险行业的监管。持续对重点行业企业和加油站进行检查、对污染治理设施落实不到位、环保监测不达标、环境管理不规范等行为进行严厉查处。严格执行污染防治攻坚三年行动计划要求,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加油站双层罐改造工作。加大日常监管工作,不定期对重点行业企业和加油站进行检查,对重点行业企业进行监控形成制度,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要求执行,对固体废物贮存点做好危险标识,地面进行防渗漏处理,对危险废物和固体废物处理必须由有资质单位进行,固废处理率达到95%。抓好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等综合防治。

  第三节 树立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和勤俭节约的绿色生活方式。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教育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教育和基础教育,增强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普及环境保护知识,让群众知晓保护环境的方法,从而在生产生活中提高自身约束力,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生产观、价值观,积极投身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设中来。宣传教育形成制度化、普及化,做到深入人心。城镇建设、景区建设严格执行绿色节能标准,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合理布局、有序建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鼓励绿色出行。构建社会行动体系,全面推进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知情权,引导公众积极承担环保责任、履行环保义务。

二、增加生态产品供给

  充分利用阿尔山自然生态的优势,积极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增加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 “护绿”为本,探索生态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路径,以“革绿”出新,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供给,以“点绿”成金,探索生态产品实现“生态+”“品牌+”“互联网+”的具体路径。发展壮大特色生态经济,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保护和发展中改善民生,不断推动生态价值转化成发展优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

  第四节 健全生态保护体制机制

  通过政策引导、规划先行、法规保障等,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共同发展的局面。

一、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切实落实《阿尔山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工作方案》,继续加大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工作力度,严格落实《阿尔山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损害责任追究办法》、《阿尔山市环境保护职责考核办法》、《阿尔山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生态旅游市场化管理办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管理办法》和《市域生态环境保护公众奖惩办法》等系列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党政实绩考核体系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

二、推进环境法治建设

  实行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要求,健全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制度、排污许可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环境监测、预警、预防、应急机制。设立专门的保护区管理机构,建立健全保护区管理规章制度,根据保护区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实际,充实专业技术人员,安装监控设备,完善监测系统,提高保护区自然资源的保护管理水平,加强自然保护区执法监督管理力度,赋予林草局执法部门在保护区内行政执法权,明确执法权限,切实抓好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执法监督管理,加大环保督察巡视力度,全面建立司法联动机制。将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确定的环境目标,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生态保护目标等,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污染物削减指标,重点工程措施的实现和完成情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体系,对违反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影响保目标实现或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要给予相应处理后果严重的要报请监察部门追究责任。

三、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全面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服务生态建设、旅游发展,增加森林、草原、湿地碳汇,增强农业、牧业、林业、水资源等重点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降低气候风险。

  为保障国家基本气象站探测环境符合标准,结合阿尔山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依法依规启动阿尔山国家基本气象站整体搬迁项目,解决城市发展与国家基本气象站探测环境保护的矛盾。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阿尔山市森林覆盖率达81.2%,绿色植被覆盖率达95%,是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但干旱、火灾对阿尔山绿色保护和发展有巨大的威胁。通过人工影响天气,大力开发空中云水资源,缓解干旱、森林大火对阿尔山市生态环境的威胁具有重要作用。

  实施阿尔山市生态、交通旅游站网建设项目,在我市生态保护重点地区、敏感地区、脆弱地区合理布设气象监测设备,借力卫星遥感等先进手段,对以上地区进行自动监控。为生态环境变化,减缓气候全球变暖提供第一手决策资料,为绿水青山建设提供基础依据,强化我市科学保护优良生态环境、醇厚资源禀赋的能力。完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拓展阿尔山市新一代天气雷达功能。阿尔山市新一代天气雷达功能塔楼高39.8m,位于大兴安岭岭脊处,是夏季游客宿营,冬季观景雪凇的绝佳之处。在塔楼建成的基础上,完善楼内外基础设施旅游服务功能,充分挖掘其对旅游观光、游客宿营支撑作用,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将其打造成岭南、岭北之间一个靓丽的景观点,弥补我市旅游项目缺失和岭南岭北过渡区旅游景点的盲区,为游客开辟来阿尔山市旅游的新体验。

专栏3                  林业和生态保护修复建设重点工程

一、实施林业和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主要包括:

三北防护林工程、退化林修复、生态环境治理修复、湿地公园,现代化苗木培育、森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改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实践创新示范基地、乡土树种良种苗木培育基地、樟子松优良种子基地、林场生态保护综合营房、水源地保护、黄羊及野生动物通道、洮儿河河岸生态修复、湿地保护、珍稀树种保护基地、上游鱼种增殖与保护、碳汇造林再造林等建设项目

二、实施森林草原防火、防害、管护用房等设施建设项目,主要包括:

边境重点火险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森林防火预警监测系统、森林防火道路阻隔系统、森林防火信息指挥系统、林场管护用房、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防控体系基础设施、有害生物灾害风险防控能力、基层林场公益林管护站翻新加固建设等工程和项目。

三、实施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工程,主要包括:新一代天气雷达拓展功能建设、国家基本气象站搬迁、人工影响天气能力、生态、交通旅游站网等建设项目。

  

  第四章 落实绿色理念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把绿色作为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经济转型,推进高质量发展,做强做优“三大三小一接续”特色产业体系,筑牢阿尔山经济增长极的根基。

第一节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完善科技政策保障,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生态优先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为指引,加快培育矿泉、生态、环保、节能、绿色农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企业,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增长计划。逐步提高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比例。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库,引导创新资源和创新服务向入库的后备企业集聚,推动后备企业向国家、自治区级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发展。选择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针对后备企业创建高新技术企业的薄弱环节,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开展针对性的帮扶指导,突破申报瓶颈。引导企业不断加大投入,积极搭建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

二、推进建立技术创新联盟

  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制和机制,鼓励企业牵头组建或加入创新联合体,共同开展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研究,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支持行业骨干企业联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围绕矿泉开发、温泉利用、生态环保、绿色能源小镇、碳汇交易、大数据、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特色种养殖等领域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三、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

  增加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保障科技研发经费和科技事业费以合理比例稳定增长。引导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入企业新技术研发,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各类科技项目。落实企业研发费用所得税、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技术转让所得税等减免和技术开发产品进口、交易优惠政策。支持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按其研发费用的比例给予激励。制定激励政策,支持企业参与标准研制。对于初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给予一定奖励。鼓励企业技术改造,按其投资额的比例给予激励。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总抓手,统筹深化园区平台载体机制,搭建科技人才平台,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

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

  将创新贯彻于发展的全过程,推动全方位、各领域的全面创新。重塑创新激励机制,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内生激励机制,依法平等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激发企业和企业家创新创业激情。瞄准工业园区主导产业所需共性技术,整合各类技术创新资源,健全开放式的技术研发转化空间及设施。健全科研成果中试基地,完善产品创制试制设施和模拟应用场景,打造服务于科研成果熟化、工程化、工艺化的有效载体。发展创业孵化空间,提供产品方案研究、商业模式设计、项目路演展示、投资融资对接等服务。

  发挥已有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创业创新培育功能,提升众创空间创业创新服务能力,探索构建“创业投资+特色服务”服务体系建设。培育专业化示范众创空间,加快创业创新项目和产业融合拓展众创空间覆盖范围,推进星创天地由农牧业领域向工业领域延伸,众创空间向农牧业、服务业领域扩张。

五、抓好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

  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建立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机制,留住、放活现有科技人才。建立激励导向的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尽职免责机制和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加强创新生态建设,加快落实已出台的相关政策,营造引才、用才、留才的良好环境。鼓励市场主体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扩大有效供给。

  稳定现有人才队伍,采取有效措施,发挥这些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选派一批有潜力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出去深造,提高研发能力,采取特殊政策,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要特别重视吸引掌握关键技术的特殊人才。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政策赋能创新队伍建设,破解人才短缺瓶颈,加快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加大对创新人才的激励力度。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充分发挥收入分配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依法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定权,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引导人才职业发展、调动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采用多种激励方式,在加大物质收入激励的同时,注重发挥精神激励的作用,大力表彰创新业绩突出的科研人员,营造鼓励探索、激励创新的社会氛围。

  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打造有创新事业、有宜居生活、有服务保障的人才社区。建设高品质的生活环境,扩大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供给,扩大对高端人才的服务能力。量身定制打造专业化服务载体和平台,助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打造学术沙龙、报告会、成果发布会等交流平台,建设有利于学术交流、思想碰撞、人才成长的活力之城。

专栏4                       高新技术重点项目

实施高新技术重点项目,主要包括:

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及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公共安全与智慧管理技术研究项目 、碳汇科研基地、集成化林火动态监测与精确定位技术、矿泉水水源地远程实时在线监测、地下水动态监测项目和智慧型村镇等建设项目。

第二节 切实加快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坚持把旅游业作为首位产业来抓,持续在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扩大旅游品牌知名度上发力,不断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争取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区游客接待量突破1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50亿元,旅游业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一、积极推进全域旅游

  围绕全域全时旅游进行整体规划,实施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战略,按照“城镇即旅游、旅游即生活”的原则,将各种要素聚合、各种功能叠加、各种价值放大、各种利益共享,以景区模式规划建设城市,逐步形成阿尔山全域每一个元素都具备旅游标准,每一个单位和个人都是“元素”,每一个地区和建筑都是“符号”,实现城市景区化、景区与城市的高度融合,建成特色鲜明的全域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二、实施 “旅游+、+旅游”战略

  依托“教育+旅游”,通过引植入园、建档办证方式,把教育园区打造成 “花园式”研学园;依托“气象+旅游”,利用新一代多普勒雷达建设项目,打造高山观景平台和气象科普馆,发展观光游、科普游;依托“种养+旅游”,发展特色养殖、农畜产品、林下产品休闲观光游等。充分借助“互联网+”,结合旅游承载量测评工作,加快构建起集运行监控、信息资讯、应急指挥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大数据平台,全面推行门票“一卡通”工作,不断提升旅游智慧化水平。扎实推进“航旅融合”发展,积极探索由政府主导、航空助力、旅企运作的“航空+旅游”模式,推出“机票+景区”、“机票+酒店”等组合产品,搭建空地联运航旅平台,从而实现有机融合、互惠互利。

  巩固旅游扶贫试验区成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强乡村旅游整体综合规划,与城市、旅游景区建设统筹考虑,成为有机结合整体,形成完善的旅游产业链条。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全面提升全域旅游整体服务水平。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建设,将旅游与生态文化紧密融合在一起,充分展示当地林俗文化、冰雪文化、矿泉文化等。结合旅游扶贫,扶持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业,促进贫困户就业,实现旅游富民。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快建设与相关扶贫的自驾车露营地、驿站及“六小工程” (一个停车场、一个旅游厕所、一个垃圾集中处理站、一个医疗急救站、一个农副产品商店、一批标识牌) ,建立旅游巩固脱贫成果的长效机制。

三、构建旅游业发展新格局

  科学整合旅游资源、线路、产品,完善“两区、三园、四线”发展的格局。充分发挥阿尔山东邻扎兰屯市,西与锡盟及蒙古国接壤,北与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左旗、鄂温克旗毗邻,南与兴安盟科右前旗相接的独特区位优势,整合周边地区旅游资源,建成内蒙古旅游黄金区域的旅游核心区。完善森林探秘、林海雪原、温泉休闲、火山遗址、神秘天池、氧吧消暑、蒙元文化产品体系,优化旅游发展空间布局,率先建成自治区全域、全时旅游示范区。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坚持做优增量,加快复合型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做精存量,实施重点旅游景区升级改造工程,积极推动旅游一体化发展。以大兴安阿尔山旅游公司为龙头,有效整合资源、提高效益,加快形成岭南岭北差异经营、优势互补的格局。充分利用阿尔山火车站、大和旅馆以及飞机场、飞机包、南兴安遂道等一批二战遗迹,打造爱国主义教育旅游基地,完善旅游线路。全面启动雪村二期工程,进一步建设完善A级旅游厕所、规模以上生态停车场,推动10个自驾游驿站和10个汽车营地及冬季旅游停车场建设。积极推动乌兰浩特—阿尔山—海拉尔(满洲里)旅游观光列车的开启,形成四季旅游观光线。

  * 两区、三园、四线:两区:旅游度假服务区,包括伊尔施、温泉雪街、银江沟旅游综合服务接待中心、行政管理中心,交通枢纽中心;口岸旅游服务区。三园: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阿尔山国家地质公园、好森沟国家森林公园。四线:草原湿地生态游线:温泉雪街-伊尔施—口岸;森林峡谷生态游线:温泉雪街-白狼镇-牛汾台-五岔沟-西口-明水;林俗风情体验游线:好森沟-二道河子外站-明水;地质奇观生态游线:伊尔施-金江沟-平原林场-好森沟。

四、推动旅游业全面升级

  推进旅游高端化发展,丰富旅游业态。鼓励发展自驾游、商务游、健康游、产业游等新业态 ,积极培育会展论坛、研学考察、阳光温泉、婚庆度假游等一批适应各层次游客需要的新产品,形成全年、全业旅游发展新格局。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积极推进高品质旅游综合体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重点建设生态文明馆、蒙元博物馆、雪博馆、水博馆等,并依托现有的地质、温泉、林俗、自然博物馆,全力打造“博物馆之城”。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构建高标准、全覆盖、无缝衔接的旅游交通体系,完善游客集散中心服务功能,建设一流的旅游标识标牌等标识系统设施,加强旅游景区周边环境整治,加快大数据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建设旅游数据中心和移动智能服务平台,提升智慧旅游发展的水平。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全面推行旅游服务标准化,推进阿尔山特色旅游商品品牌建设,为旅游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净化规范旅游市场,不断提高旅游市场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让八方宾客在旅居畅游中有更多享受感。

五、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推动阿尔山旅游综合服务项目建设,打造旅游服务综合体。全力推进金江沟门区建设项目,着力拓展地下空间。全面启动天池、兴安服务区综合体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海神温泉休闲疗养度假区、好森沟景区基础设施。加快口岸三角山、白狼太阳谷、白狼奥伦布坎、好森沟、白狼镇林俗村、鹿村等景区建设。推动金江沟、银江沟旅游度假区开发进度。加快推进中蒙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切实形成主题鲜明、各具特色、内容丰富、互为补充的“全域景区”格局。依托阿尔山冰雪、温泉、不冻河以及雪质好、雪期长的独特优势,加快发展冬季旅游,取得更大突破,使阿尔山四季旅游真正火起来。力争到2025年,新增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2家。

六、创新体制加大宣传力度

  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逐步理顺国有林区旅游管理和地方管理的关系,探索建立区域旅游一体化管理的新体制,努力破解林区两元管理体制机制难题。进一步完善政府搭台,企业运作,开通的ATA单证册、落地签证,口岸“A出B进”等政策措施,为发展跨境旅游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以目的地形象打造与营销创新为重点,加强和改进旅游宣传,进一步提升国家公园、温泉胜地、冰雪世界、休闲天堂等旅游名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壮大国内及港澳台客源市场,利用自身优势探索建立与国内旅游热点地区的合作共享模式。积极拓展日韩及东南亚市场,开发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开拓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旅游市场,吸引更多游客走进美丽中国、畅游神奇阿尔山。

  第三节 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

  发挥绿色生态阿尔山优势,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抢抓候鸟式养老和人口老龄化需求,推进文化、养老、医疗、体育等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满足市场需求,构建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一、统筹规划健康养老服务业

  合理规划布局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和健康养老服务特色产业基地,采取互助式居家养老、医养结合等模式,构建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加快老年用品开发和生产,促进健康养老服务配套产业发展。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去“非首都功能”的有利契机,加强与京津地区医疗资源向周边地区疏解、分流、扩散机遇,采取共建联办、合作经营等方式建设医疗、康复、保健、疗养机构,建成北方重要的健康养老服务基地。发挥阿尔山独特资源优势,加强与国内知名旅游康养目的地和旅游康养公司的合作,探索建立联合共建共享的机制。进一步加快建设 “百年康城”市场化养老工程,完善优化综合功能。

二、加大对康养服务设施的政策支持

  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按照住房开发和养老服务设施同步建设的要求,依法办理供地和用地手续,统筹考虑医养结合机构发展需要,做好用地规划布局。鼓励有条件的镇,发展以健康产业为核心,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的产业,建设生态环境较好的康养特色小镇。

专栏5                   旅游、康养建设重点工程

一、实施旅游重点项目,主要包括:

金江沟旅游区提质升级、天池旅游区提质升级、大沙滩旅游、杜鹃湖冬季冰上试乘试驾营地、旅游综合服务配套、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5G智慧旅游建设、景点改扩建、林俗特色驿站建设、乡村观景台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旅游骑行路、生态产业文化展示馆、旅游观光木栈道、旅游集散中心、中蒙边境跨境旅游合作区基础设施、口岸景区基础设施、滑雪场开发、特色自驾车营地、奥伦布坎森林文化旅游区温泉小镇和大兴安岭野生动植物园建设及景区建设、好森沟森林公园、观光小火车、自驾游驿站、旅游民宿、文旅(扶贫)园区、旅游精品工程、牛汾台村漂流、体验式旅游基地、红色文化基地、房车基地、罗汉峰景点、海神“中国温泉博物馆”改扩建、游泳馆、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设项目。

二、推进旅游康养项目,主要包括:

荆花温泉康养特色小镇、旅游康养基地、、国家湿地公园森泽家园等项目。

  第四节 加快发展林下产业体系

  以绿色特色生态农牧业为引领,做优、做强、做大林下经济,实施农牧业提质增效工程,发挥林下优势,通过精耕细作、精深加工、精准扶持,打造精品种养殖业,构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绿色生态、富有特色的现代林下产业体系,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

  坚持供给侧改革,优化种植结构。坚持“为旅而为、为养而种、种养结合”的理念,重点做好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减少低端供给、拓宽高端供给,着力推进农牧业提质增效。依靠科技力量和市场导向,调整小麦、马铃薯等传统作物种植面积,选育品种、提升质量走高端化发展道路。依托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提升“高产杂交油菜”、“红松嫁接果树种植”、“有机稻田养蟹养鱼”等高标准农业示范田建设,不断提高现代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和设施农业,抓好食用菌、种苗和扶贫产业园三大板块发展,夯实农村牧区产业基础。

  在保障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前提下,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积极探索林果、林药、林菌、林苗、林花等多种森林复合经营模式,有序发展林下种植业,充分利用防火隔离带发展适宜的农作物、中草药、花卉种植,建设特色种植基地,大力发展林药间作模式,形成林上、林中、林下有机结合、立体高效的发展空间格局。统筹推进林下产品采集、经营加工、森林游憩、森林康养等多种森林资源利用方式,推动产业规范发展。全面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促进形成各具特色的、可持续的绿色产业体系。统筹阿尔山地区种苗产业发展,借助周边城市绿化、道路景观绿化和重点林业工程的实施,争取把阿尔山地区的苗木清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成立种苗合作社联盟,加大林草种子苗木研究开发,积极引进和培育新品种,提升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增加群众收益。

  提高深加工能力,打造优质品牌。坚持以“创”为进,深入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着力做好区域公共品牌打造和标准体系建设,推动传统农业向精致农业、创意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作物及林下特色产品深加工能力,鼓励推进食品加工、林药产业、动物饲料等精深加工和副产品开发,促进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以丰富的林上、林中、林下山野菜、野果、食用菌、中草药、特色种植业为依托,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进行深、细、精加工,统一品牌、统一地理标识、统一质量标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扎实推进“旅游+农业”和“互联网+农业”,培育更多“原字号”优质产品、打造更多“新字号”特色品牌。

  积极探索发展节约、集约型农业。推广使用滴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通过积极宣传引导农户开展农作物间作、轮作种植,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大力推进高标准农业示范田建设。因地制宜,延伸农业产业链,探索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坚持生态农业理念,发展绿色农产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物保护工作方针,牢固树立“绿色植保,公共植保”新理念,积极推行可持续治理技术,维护农业生态平衡。进一步推行农牧业清洁生产,“节肥节药”,进一步减少土壤有害物质残留,增强农业生产后劲。同时,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打响“生态牌”、“绿色牌”、“特色牌”,建立经济与环境融合观。

二、做优做活特色养殖业

  坚持围绕生态发展现代畜牧业。树立生态畜牧业、环保畜牧业的发展理念,合理划分产业布局,确定发展模式,优化配置,高效利用。以有效保护生态为核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对自然保护区实行禁牧、休牧、轮牧等措施,严格控制超载放牧。加大舍施饲养扶持政策,积极支持明水河镇二道河养鹿场等产业类项目建设,引导种养结合的饲养方式,改善养殖环境,提升产业发展带动能力。充分利用阿尔山的区域优势,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管力度,全力打造无疫区建设,擦亮阿尔山绿色农畜产品品牌。推进畜牧业与自然环境相适宜的发展模式。根据生态承载能力合理确定牛羊养殖规模,坚持舍饲为主、适度放牧的原则,发展生态旅游畜牧业,使适度的牛羊和特色动物成为阿尔山风景中一道美丽风景线。

  大力发展特色养殖,维护生态平衡,探索引进同纬度国家和地区的动植物,在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为生态旅游增添观赏和科普价值。充分利用林下空间,深入挖掘鸡、牛、猪、兔、蜂等优良地方品种资源潜力,将林下养殖统筹纳入畜禽良种培育推广、动物防疫、加工流通和绿色循环发展体系,促进林禽、林畜、林蜂等林下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畜禽产品消费需求。 按照“引草入田、立草为业”的思路,大力发展紫花苜蓿、猫尾草等优质牧草生产,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加快推动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发展。坚持既要实现经济效益,又要围绕旅游体现观赏价值的原则,统筹安排花卉、牧草的种植,形成农林牧渔游多业共生、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融合发展的科学路径和发展模式,建成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发展的“两化”融合发展示范区,实现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相统一。

三、推进农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

  进一步加强农牧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依托林下经济基地,发展各具优势的特色观光旅游、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森林人家、自然教育产业。加快全市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推动建设林下经济为特色的产业园区。积极与林业三局在农牧业发展上寻求合作,着力加强本市特色农牧业产业与旅游景区、休闲农庄、风景景观区的整体联动,将种植、养殖、绿化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形成美丽乡村小镇观光带。丰富采摘农业、观光农牧业、特色农畜产品购物等内容,使循环型旅游农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加快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加强适宜林下经济发展优势品种研发,促进提档升级。

四、加强农牧业合作组织建设

  加强农牧业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整合林下、种植、养殖资源开发,拓展旅游观光、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等功能。在加快发展精准型农牧业,建设卜留克、食用菌、冷水鱼、种苗种植养殖基地的同时,实现区域化布局、科学化管理、特色化经营,积极引进龙头企业,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牧户运作模式,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农牧业合作组织,新增合作社超过  家,盟级产业化龙头企业  家,盟级专业合作社  家。培育林、农、畜产品专业市场,加快市场需求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探索建立防雹、防霜协会,切实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五、着力增强农牧民发展能力

  加强与帮扶协作单位交流合作,积极组织农牧民参加各类技能培训,提高农牧民自身科学技术水平,增强农牧业内生发展动力。加大基层组织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实施特殊人才引进政策,完善乡土人才孵化中心标准化建设,围绕特色产业,吸引农科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以林俗文化产业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开发新兴文化创意产品,丰富乡村旅游体验项目,深入挖掘农村牧区优势,培养乡村振兴带头人。

  

专栏6                     农牧业、林下产品重点项目

一、实施农业项目,主要包括:

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绿色山野菜)、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万亩有机大麦种植基地、冷水鱼养殖基地、“阿尔山卜留克”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甜菜种植基地、牧草种植基地、卜留克”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等建设项目

二、实施畜牧业项目,主要包括:

特种养殖、梅花鹿养殖、野猪养殖、生猪养殖、生态鸡养殖等建设项目。

三、农牧业(林下产品)产业化项目,主要包括:

京蒙帮扶“慢种慢养”生态农牧业产业扶贫共建园区工程、扶贫车间、食用菌系列开发、食用菌智能生态园等建设项目。

  第五节 高质量发展矿泉产业

  按照“量水而行、以水定产、依水增效”的理念,妥善处理好泉水利用和生态保护关系,加快推进产业化步伐,延伸矿泉水产业链,塑造国际知名品牌,将矿泉产业培育成我市经济重要的新增长点。

一、统筹配置矿泉水资源

  立足阿尔山矿泉资源类型和分布地区,全面开展矿泉水详查工作,做到底数清、底线明、底气足,不断提高矿泉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业精深加工度,切实把资源转化增值这篇文章做好做实。科学制定《阿尔山市矿泉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坚持“统筹规划、保护利用、持续 经营”的原则,以温度为标准,区分冷泉、温泉、热泉和高热泉,以功能为标准划分治疗洗浴泉和饮用泉,以化学性质为标准划分偏硅酸泉、锶锂泉和放射性氡泉,明确不同资源开发方向和开发重点,提高资源综合开发效率。按照“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和统筹经营”的原则,提高矿泉水开发准入的门槛,防止盲目无计划的滥采滥用。建立地下冷热水动态和地面沉陷的长期观测网,把矿泉水开采量控制在再生量范围之内,制定最佳开采方案。对矿泉水分布地区居民点的废水废物采取集中处理措施,防止污染。

二、完善矿泉水产业链

  按照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培育发展矿泉水产业。发挥矿泉水水质优良、功能独特优势,不断提升矿泉企业的生产加工水平,在细化市场、研发高端产品上下功夫,深入研制医用、美容新产品等产品,争取在矿泉冰块、矿泉化妆品和浆果饮料等中高端产品研发上有所突破,见到实效,实现产品高端化。引进高科技水处理设备,以生产高端矿泉水、果蔬饮品、功能性保健品为主,开发小分子六环水、母婴保健水、解酒水及金莲花茶饮料等产品,实现产品多元化。转变经营理念,发挥温泉医疗保健功效,打造医疗保健产业集群,推动温泉医疗保健产业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和规模化发展。全方位拓展和打造健康产业链、加强养生产品、医疗产品研发和制造,创新温泉体检、中医理疗等新型温泉养生模式。形成以温泉养生为核心特色,以“温泉、森林、草原、湿地、地质遗迹”等旅游为支撑的复合养生保健休闲产业,发展成为国际养生保健休闲度假目的地。加快矿泉水资源相关产业发展,积极培育矿泉啤酒、矿泉汽水和矿泉可乐等天然复合饮料产业。

三、建立矿泉综合开发利益共享机制

  把发展矿泉产业与林区改革结合起来,通过合资、共建等方式,共同培育和引进大型龙头企业,形成地企综合开发机制。将矿泉水产业发展与林区居民城镇化结合起来,制定开发矿泉水规模与公共财政的提取比例制度,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建立矿泉水资源开发与当地居民利益分享机制,力争形成全民参与和保护矿泉水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机制。

四、加大宣传提高市场占有率

  充分利用阿尔山域名资源,突出矿泉水原产地的生态特征,大力宣传阿尔山矿泉水“天然、安全、营养、健康”的特色品质,迎合市场消费群体需求,推出高中低档水产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引导消费者树立健康用水理念。加大阿尔山矿泉水名优产品和龙头企业的宣传力度,扩大阿尔山矿泉水品牌效应,提升阿尔山矿泉水知名度,提高阿尔山矿泉水市场占有率。

  积极树立“品牌招商、招商品牌”的理念,促进矿泉水资源与国内外优势企业对接,广泛吸引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和民间资本投资矿泉水产业。鼓励采用水资源使用权入股等方式实施招商重组。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支持优势品牌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和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品牌企业实力。

  

专栏7                     矿泉等产业重点项目

矿泉产业开发项目,主要包括:

伊利天然矿泉饮品有限责任公司新增矿泉水生产线、阿尔山市矿泉啤酒生产、矿泉系列产品开发、矿泉护肤品开发、矿泉保健酒开发等项目。

  第六节 改造提升传统商贸物流业

  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打造区域性重要的物流节点,加快推动口岸物流园区建设。对接一带一路、中俄蒙经济走廊,构建公路、铁路、航空、口岸既联外又联内的相互配套的物流体系。

一、探索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

  探索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加快推进开发开放试验区等新型合作平台建设,拓展对蒙古国跨境电商物流“大通道”。 做好对外贸易进出口权备案初审工作,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商务部门组织的各种展洽会、培训活动,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外贸行业发展平台和机遇。重点做好外贸进出口企业包保服务工作,积极扶持外贸企业发展,为企业发展做好政策支持和扶持,为扩大外贸进出口,发展地方经济做出努力。实施口岸货物通道建设项目,优化跨境商贸货运通道;加快推进粮食熏蒸库及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粮食、饲草、熟肉制品铁矿石、煤炭进出口工作,拓宽ATA单证册签发业务范围,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积极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开展中蒙互市贸易区项目建设及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中蒙双边贸易规模。

二、加强与内地市场的对接

  发挥北京帮扶的优势,按照北京易喜新世界百货商超开设的“阿尔山有什么”O2O体验店模式复制推广,积极开拓北京市场以及全国其他省市市场,通过线上线下销售阿尔山农、畜、林特产品,逐渐构成联系京津冀的市场通道,扩大影响推动阿尔山产品走向全国。进一步加强与东北市场的对接,巩固传统市场。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农畜土特产品展销会、推介会扩大阿尔山产品的知名度。

三、继续推进电子商务工作

  依托特色农牧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等特色行业和优势产业,积极引导产业集聚,壮大市场主体,完善支撑体系。推进一批物流配送项目,增加物流配送功能,将现有便民连锁超市建设成物流配送的重要节点,对物流配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通过电商通道扩大阿尔山林产品、农畜产品的销售市场和知名度。整合现有企业资源,选取有资本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到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来,重点扶持阿尔山市哈伦友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电商运营、“互联网+”智慧旅游、电商扶贫、双创就业等方面投入人力物力。重点支持该企业完善阿尔山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完善阿尔山市创业孵化中心,完善阿尔山市线下体验中心研发中心,完善市级仓储物流配送分拨中心及各镇农村信息服务站。将以互联网破解发展难题,促进重点贫困地区、贫困户脱贫成果的巩固。继续推进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利用现有商贸中心、镇级农贸市场,做好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工作。继续完善商贸流通体系安全监管,做好成品油市场监管、市场运行监测、二手车行业监管、典当行初审等工作。

四、继续做好粮食行政监管工作

  全力抓好粮食收购工作,做好粮食库存检查工作,完成危仓老库的改造工程及粮食储备库粮食现代物流项目工程并投入使用。监督管理全市粮食行业的安全生产及安全储粮工作,落实粮食安全旗县市长责任制考核,保证粮食供应及军粮供应的保障和市场稳定。

  

  

专栏8                   商贸物流、房地产重点项目

主要包括:

一、现代物流

口岸水发物流园项目,天池镇物流园区、口岸国际综合物流园区道路、邮政快递物流中心、四镇快递综合服务平台等建设项目

二、商贸流通

中蒙阿尔山互市贸易区、蒙古观赏马交易中心农贸市场、旅游纪念品批发市场、太伟温泉度假酒店等建设等项目。

三、房地产项目

圣煜花园建设项目、惠民商业楼 D3-1,林海街圣泉小区商业楼项目,林海街林泉小区商业楼项目。

第七节 培育企业丰富产业形态

  坚持生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支持符合阿尔山特色的企业发展,丰富阿尔山的产业形态。

一、抓好企业培育工作

  深入实施好自治区开展的优化工业投资环境创建活动,落实好《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规模企业培育力度,培植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构建工业经济新增长点,争取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户。抓好经济运行工作。利用工业企业运行在线监测平台,加大协调工作力度,切实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分析调度、指导和帮扶。重点研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共性问题,分析研究经济运行发展趋势,及时协调解决企业运行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促进工业经济稳健运行。

二、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围绕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开发,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蓝海公司和水知道公司从传统优势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用高新技术、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企业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展企业对标引导工作,协助企业利用互联网建设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

三、加强对工业企业服务能力建设

  利用盟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入驻平台并学会应用“小微企业创新电子服务券”,享受国家经济发展的红利。借助全盟助保贷平台,利用小微企业“过桥”还款基金,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抓好企业帮扶工作。帮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营前景好、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争取到技改贴息、节能奖励、品牌培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等方面的扶持资金。

四、抓好企业监管工作

  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环保”要求,加强对商贸流通企业、工业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监督检查。

  

专栏9                 工业农畜产品加工重点项目

一、农畜产品加工项目,主要包括:

菜籽油加工、马铃薯深加工、大麦米深加工、石磨小麦全粉加工、中蒙牧草进口加工、鹿产品加工基地、卜留克生产及初加工项目等项目

二、其它加工项目,主要包括:

旅游纪念品加工厂、树皮画加工、中蒙药材加工、免烧砖生产线等项目。

  

  第五章 夯实发展基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导向,以提高城市品质、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为重点,着力推进机场、铁路、公路、管网、水利、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构建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框架,真正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

  第一节 构建畅通便捷的交通网络

  提升阿尔山机场航空、城镇道路、旅游区道路综合交通服务功能,加强与周边盟市公路的互联互通,提升公路等级,加快高等级铁路建设和跨境铁路建设,构建通畅的现代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在保持阿尔山—乌兰巴托航线开通的基础上,推动阿尔山—首尔、阿尔山—曼谷、阿尔山—东京、阿尔山—莫斯科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航线的开通。充分调动和利用各方面积极因素,加快我市公路建设步伐,继续保持较高的建设速度;公路道路建设必须符合经济发展战略及布局要求,要与自治区公路网布局衔接,完善本市公路网;正确处理公路建养并重的关系,提高投资效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坚持先通后畅,先普及后提高,连内通外,长短互补,方便群众出行原则;坚持与全市路网相衔接,本着握紧拳头保重点的原则,重点建设经济出口路,对外开放路;坚持公路建设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广开投融资渠道,运用市场经济的原理,实行路产路权商品化经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交通建设滚动发展的原则;坚持建养并重的原则,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保证公路平坦畅通。

  

图片7

  

  

                                                                                                                                                                                                                                                                                                                                                                               阿尔山市区域位置交通图

  一、优化完善区域内交通网络体系

  加快现代交通网络体系建设。以加快转变交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题,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加强与兴安盟、呼伦贝尔、满洲里、锡盟北部、通辽北部的互联互通,构建通畅的交通运输通道,提升公路等级。加快推进高等级公路、农村公路、旅游公路建设,完成阿杜线至丰产沟、蛤蟆沟至阿扎界、白狼林俗村至G302等公路建设,全力推进阿尔山边防防火公路和五岔沟至二道河公路开工建设,协助推动G302、S203和S308国省干线公路建设,近一步优化完善两层次三环公路体系。

  协同推进铁路网络建设。全力做好乌兰浩特至阿尔山铁路提速扩能改造工程各项保障工作,积极争取阿尔山进入“动车时代”,从乌兰浩特—阿尔山的旅行时间从目前的3.5  小时缩减到2.5小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争取进入“高铁时代”与乌兰浩特、海拉尔(满洲里)形成一小时旅游经济圈。积极配合沈阳铁路局做好火车站子站房建设。

  进一步提升航空运输服务能力。加快推进阿尔山机场改扩建工程,使现有机场达到四E标准,畅通阿尔山高端旅游市场的对外联络通道。加快“航旅融合”步伐,推动空中通道强基扩面,在保障既有航线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全力做好“连点拓线”,力争年内开通多条国内航线。积极扩展国际航线,在保持阿尔山—乌兰巴托航线开通的基础上,推动阿尔山—首尔、阿尔山—曼谷、阿尔山—东京、阿尔山—莫斯科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航线的开通。加强与周边地区航线联通,力争新增通辽、扎兰屯、霍林河等通航点,加强与通辽、乌兰浩特、扎兰屯和霍林河等地的沟通对接,做好卓尔五岔沟通用机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进一步提升阿尔山的可进入性,逐步完善“快进慢游”交通运输体系。到2025年,铁路运输能力客运、货运分别达到、18万人次、97万吨,累计运营12条航线,旅客吞吐量达到14万人次。

  二、优化完善旅游交通网络

  积极推进白阿线乌兰浩特至阿尔山段扩能改造工程,协助推动省道308、203公路建设,完成白狼林俗村至国道302、丰产沟至阿杜线、蛤蟆沟至阿扎界公路项目,加快推进边防防火公路和五岔沟至二道河旅游公路项目开工建设。坚持公路建设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快修建完成3条高等级外部公路,同时依托老林业道路,沿线布局40余处旅游驿站,观景平台,公路小品及骑行绿道,形成10条独具林区特色的风景带。加快完善城镇、景区、景点旅游交通网络,提高进入景区、小镇的舒适度。逐步形成“快进慢游”的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建设完善A级旅游厕所、旅游公路标识标牌、规模以上生态停车场。

三、积极推进跨境铁路公路建设

  积极协助推进连接蒙古国毗邻地区重点矿区、产业园区、重点城市的跨境铁路建设,重点做好推进阿尔山—乔巴山跨境铁路建设和阿尔山—松贝尔—乔巴山跨境公路建设的工作。加快推进松贝尔口岸—哈拉哈高勒县旅游公路建设。加强对水运口岸的科学规划和论证,深化与蒙古国的对接沟通,推动哈拉哈河水运航线工作。

  积极推进公路建设体制改革。坚持广开投融资渠道,运用市场经济的原理,实行路产路权商品化经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交通建设滚动发展的原则。坚持建养并重的原则,抓紧推进公路养护体制改革,落实主体责任,实现乡道乡养、村道村养,县道专门养护机构养护,最终达到境内所有公路都有养护,养护率达到100%。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保证公路平坦畅通。

  

专栏10                   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一、航空

阿尔山机场改扩建工程、五岔沟通用机场建设项目。

二、铁路

白阿铁路乌兰浩特至阿尔山段扩能改造项目、“两山”铁路、阿尔山火车站子站房及广场建设项目。

三、公路

建设改造项目36项,建设改造升级里程1156.39公里。

  第二节 以绿为本色发展城镇体系

  坚持扩容与提质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加快中心城区建设,促进人口向城区集中。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进一步完善“一心、一环、两轴、多点”的空间格局。

一、提档升级完善城镇体系

  紧紧围绕建设国际大通道陆港、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国家级生态文明体验区的发展定位,加快推进林区城镇化、城中村和城镇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进程,统筹林区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城镇化提档升级。统筹城镇规划引领。加强城镇规划管理,有序推进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切实完成阿尔山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口岸物流园区规划和白狼、五岔沟、明水河三个镇总体规划评估工作,推动形成区域协调联动、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启动实施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建设方案,填补历史欠账,科学引领城镇精细化建设。完善城镇体系,温泉街、伊尔施主要功能区要坚持科学规划、重点发展的原则,建成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旅游服务集散中心;五岔沟镇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型的区域重镇、美食小镇、航空小镇,以及林木种苗繁育、食用菌栽培、冷水鱼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基地;天池镇建成观光型旅游服务集散中心;白狼镇加快林俗旅游服务中心和冰雪运动基地建设,建成林俗雪村、矿泉小镇;明水河镇建成工业型城镇,绿色生态产品物资集散地,林畜产品加工基地。着力推进人口布局调整。通过捆绑使用项目资金、实施异地搬迁等措施,将偏远林场人口向镇街转移,实现社会资源共享,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加强职业培训、制定扶持政策,促进就业,到2025年,城镇人口达到10.9万人。

二、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城区变景区”、“农民变市民”发展要求,重点抓好中心城区建设和旧城区改造工作,集中力量完成道路、供水、排水、集中供热、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十四五”期间,新增供热面积300万平方米,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95%以上,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城区绿化率达到80%以上。各中心城镇和重点城镇要统筹规划移民新区和镇政府所在地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区市政道路和管网建设,不断健全政府所在地综合服务功能。

  建设和改造完成阿尔山市、伊尔施镇、金江沟景区、天池景区、口岸及物流园区以及岭南三镇热源中心,改善集中供热条件,实现清洁供暖。建设改造丰产沟地下综合管廊、市政道路及配套管网建设等市政补短板项目,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全力推进拆迁扫尾工作,实施林泉小区、闻泉商业小区等棚户区基础设施配套改造项目。实施林海街基础设施改造、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景观绿化工程、伊尔施既有小区改造等工程项目,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

三、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城市

  突出“绿色阿尔山”主题,坚持育林养水、林水结合,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实现“让城市融入森林、让森林拥抱城市”,提高城市建设品位,将阿尔山建成现代化山水生态城市。依据城市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一镇一色”原则,建设节点城镇。坚持城市建设和经营并举,加强城区彩化、美化、绿化、亮化、硬化工程,实现城区景区化。加强城市标准化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启动中德“被动房”技术应用试点工作,推广绿色节能建筑。提升文明城市建设,增强发展软实力。

四、强化精建细管提升城市品味

  以工匠精神搞建设。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把每个项目、每个工程都作为艺术品来打磨,全力推动林海街基础设施提升改造、丰产沟市政道路、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建设,着力补齐短板弱项。要不断提升城市品位,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利用“微改造”、“小提升”嵌入时尚符号和旅游元素,把路、桥、灯文化和山、水、树文化融入到城市建设中,着力打造地标性建筑,扎实做好“大树进城”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重点区域绿化工程。

  坚持在提升品质上下功夫。把精致、精细、精美贯穿城市建设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中,不断优化城市面貌、提升城市竞争力。持续开展环境整治行动,集中整顿违法建筑,着力提高城市管理效能,让城市更有序、更干净、更秀美。强化精建细管,提升城市品味。

五、推进城市建设文明内涵

  深入开展“五城同创”工作,用心管理城市、用情服务群众,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市民意识。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强文明意识,打造崇德向善的城市气质。

  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遗迹,注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在景观林建设中,注重与公路铁路周边的自然、人文景观的结合与协调,在森林公园建设中,注重与历史文化景观有机结合起来,以生态提升旅游,以绿色促进旅游,促进城市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坚持森林城市与生态文明相结合。做大做强森林文化、林俗文化、温泉文化、森林休闲等新兴文化产业,建设一批包括温泉、林业、林俗博物馆等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馆、标本馆以及科普教育和生态教育示范基地,让人民共享生态文明,提升城市文明品味,增强发展软实力。

  六、以便民为核心建设智慧阿尔山

  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全面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给人民群众更多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收获感。持续推动 “智慧阿尔山”“掌上阿尔山”“阿尔山景区”线上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大兴安旅游公司智慧平台功能。建设电子政务外网和公共云平台,推进网络互联互通和应用集中部署,消除信息孤岛,克服安全隐患。整合各地各部门的数据库,统筹建设人口、地理空间、法人和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共享库及社会信用等专题业务数据库。

  深化政务、社保、信用、扶贫等“8+N朵云”的覆盖广度和应用深度,为公众提供跨部门、一站式的便捷信息服务。建立完善统一的大数据服务平台,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资源共享和数据开放。建立面向公众一站、一卡、一号的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建立制度化、科学化、智能化管理新机制,抓住5G信息通信技术运用的契机,有效整合我市的各类城市管理系统,实现各系统间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城市管理和服务智慧化,提升城市运行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城市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走在自治区前列。

  

  

专栏11                   城镇、智慧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一、供热、供水项目,主要包括:伊尔施集中供热、伊尔施城区集中供热管网改造工程、伊尔施老旧楼体供热系统改造一期工程、天池镇金江沟中心城镇供暖中心、天池镇天池中心城镇集中供暖中心、白狼镇供热中心锅炉改造、温泉街自来水管网改造、伊尔施供水管网改造、城镇供水改扩建等工程项目。

二、城市道路项目,主要包括:

道路工程及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一期工程一标段四标段(七仙湖路)和一期工程一标段(市民十三路)、镇村道路全面改造、中心城市小区巷道连接、阿尔山市中心城区人行道及路灯改造等工程。

三、排水污水和地下管廊项目,主要包括:

污水支网与主管网连接工程、污水处理中心再生水回用工程、污水处理中心污泥处理工程、排水防涝系统化建设工程,排水管网维修改造工程、城镇污水处理工程、污水处理中心入河排污口改造工程和地下综合管廊、丰产沟市政道路配套管网建设和城乡微管廊建设等工程项目。

四、垃圾处理、老旧小区改造、绿化、亮化项目,主要包括:老旧小区既有建筑改造、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城镇生活垃圾降解炉、灰渣填埋场、外立面改造、灰渣存储中心、环境综合提升工程、中心城区公厕提升改造、休闲文化广场、公园、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建设和路灯改造工程、园林绿化工程、镇区路灯等建设项目。

五、棚改及其它基础设施,主要包括:

阿伊环路景区建设项目、既有小区基础设施改造二期工程、闻泉小区商业配套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景泉、林泉小区周边道路)、边防部队环形跑道及营房维修改造等工程项目。

六、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智慧口岸建设、智慧广电建设、智慧旅游、智慧型村镇建设等项目。

  第三节 强化能源保障推进设施建设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优化地区电网架构,加快储能项目建设,提升电网联动水平和带载能力,推进输配电网改造行动和农网改造升级,提高偏远地区供电能力和电网安全健康水平,维持能源供需平衡,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一、全面加强能源供给水平

  加强电源电网、输电通道、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清洁能源,构建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

  推进输变电工程建设。建设明水66千伏变电站主变扩建工程、白狼~温泉66千伏线路改造工程、天池66千伏输变电工程,新建变电容量30MVA,改造线路22.5公里,新增线路36公里。建设10千伏配电线路新建及改造工程1项,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162公里,建设配电台区新建及改造工程,新建及改造配电变压器48台,低压线路52公里。建设完成阿尔山公司电网15000平方米应急物资仓库,满足电网日常运维及应急抢修的物资存放的基础性问题。完善全市供电区的供电结构,形成结构清晰、安全可靠的供电体系,增强安全用电保障能力。将林区范围内的配电网建设纳入林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在占用林地问题上进行豁免,更好的提升林区及农牧区的电网水平。

二、保障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

  完善市域油气管网,推进油气长输管道互联互通。积极推动天然气储气设施建设,提高天然气应急调峰能力,保障冬季用气需求。加快推进生物质锅炉和蓄热式电锅炉供热,交通能源替代采用电动汽车和氢燃料汽车,供气采用厨余和秸秆制气,供电采用风电、光伏。

  三、积极推进绿色能源小镇建设

  针对阿尔山市化石能源消费量高、碳排放比例大的问题,从用能、供能两端,改变目前供暖以燃煤为主的功能方式,针对阿尔山极寒地区的气候特点,以电气化、清洁化、智能化为目标,结合本地可再生资源禀赋,建成国内首个零碳能源特色小镇,树立无碳能源高效利用标杆。

  采取“三去三用一示范一共享”思路建设零碳小镇,即去煤、去油、去气,采用生物质资源、风光绿色电力、智慧节能措施,打造国内首个零碳能源特色小镇,并以能源体验馆向全球展示。实施绿色建筑方案,按照绿色低碳、高效集约、以人为本的理念,将金江沟游客服务中心建成示范性的装配式超绿色健康建筑,结合能源项目建设运营,探索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当地创收入、创就业、创旅游品牌,共享发展成果。零碳小镇建设采用“三步走”战略: 2019~2025年以温泉雪街为试点;2024~2027年向伊尔施三街道铺开;2026~2030年实现全市覆盖。新建集中式风电场100兆瓦,屋顶和建筑光伏4兆瓦,满足温泉雪街用电量需求。

  进一步加强与城市规划的统筹衔接,推动配电设施和线路走廊项目加快建设。将旅游城市充电桩建设项目,纳入城镇建设规划,推进充电桩建设。采用氢燃料电池+钛酸锂电动汽车组合代替,相应地开展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新建充电站8座、加氢站2座。

  加强大数据应用,建立全品种能源管理、柔性供热调度、综合管廊控制等智慧能源监测平台,实现数字化管理。推进建设阿尔山市零碳能源体验馆,全面展示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成果,为能源变革、绿色能源、能源大区、零碳小镇建设等进行宣传示范。

  

专栏12                      能源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实施能源项目5项,主要包括:

阿尔山绿色能源零碳小镇供热替代项目、蒙东兴安阿尔山市电磁环网建设工程、蒙东兴安阿尔山市白狼~温泉66千伏线路改造工程、蒙东兴安阿尔山市松贝尔66千伏变电站2号主变扩建工程、蒙东兴安阿尔山市天池66千伏输变电工程、阿尔山市明水河镇居民老旧电网改造工程。

  第四节 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坚决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方针,遵循“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工作总基调,坚持“四水共治”、“量水而行”,为阿尔山市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一、统筹水资源科学合理利用

  统筹“四水治理”、建立“四大体系”。即: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治理,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

  要控制用水总量特别是地下水开采量,增加供水能力,提高监测水平。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一步实现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下降。保障堤防重点段达标率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降低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损失,保障农村牧区饮水安全等。

  推动“水利+旅游”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我市水资源丰富、湖泊和河流众多的优势,努力打造和建设国家级、自治区级水利风景区,使水资源保护与合理有序利用有机融合,为我市旅游业发展提供新的两点和动力。

二、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把节水作为解决我市水资源分布不均和季节性缺水问题的重要措施,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实施节水行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和全民节水。推进工业节水改造,强化用水管理,严控高耗水项目,树立节水型企业。深化节水型城市建设,降低供水管网漏损,推广公共领域节水措施,加强非常规水资源利用。

三、补足防洪抗旱减灾体系短板

  提升大江大河防洪减灾能力,推进哈拉哈河、洮儿河河道整治。完善中小河流防洪减灾体系和山洪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加快实施山洪沟治理工程,建立健全主要河流、湖泊和水利工程的安全监测预警设施,加快旱情监测预警体系和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推进防洪抗旱调度方案建设。

四、加强水生态修复与治理

  推进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以河湖长制为抓手,以“清四乱”为工作重点,加强流域源头、河口及重要水生生物栖息地保护,修复受损的河湖生态空间。以流域为单元,采用水资源统一配置与调度管理、自然修复、河道治理、河湖连通、清淤疏浚、生态放水等综合措施,强化河湖生态保护修复与治理。重点推进哈拉哈河、洮儿河流域水生态修复,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五、加强水资源管理

  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坚决避免人为因素破坏和影响水资源造成环境。结合水资源实际情况,按照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调度、开发开源与节流相结合、节流优先和污水处理再利用的原则,合理组织开发、综合利用水资源。严格水资源管控,取用水建设项目和涉水建设项目,必须在建设前按规定编制水资源评价报告和防洪评价报告,报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批。保障饮水安全,开展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巩固提升和规范化建设,提高专业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六、强化水利行业监管

  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督查、巡查和评估制度,提高制度执行能力。突出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的约束,完善取用水、节水、水域岸线利用等堤防法规体系。增强监督意识,切实履职尽责,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实现依法治水、管水、用水。

  推进智慧水利信息化建设。以智慧河湖长、智慧地下水管理、智慧防洪抗旱和智慧水利工程管理为重点,建设高效实用的河湖、水利工程和地下水智能感知网和智慧水利应用系统工程。

  

专栏13                       水利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水利建设项目,主要包括:

水电站、山洪沟治理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截洪沟维修、水运及水生态修复工程、重点流域水生态修复与治理、西大桥围堰加固、洮儿河白狼段清淤疏浚治理、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防汛抗旱指挥综合平台(智慧防洪5G应用)、哈拉哈河伊尔施段(机场到口岸)绿化亮化景观等工程项目。

  第五节 加强防灾减灾的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现代风险管理体系,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为向建设基本现代化创造有利条件。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排查机制和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和公共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一、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坚持“控增量、减存量”“开前门,堵后门”,加强政府项目投融资管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进一步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积极助推企业上市步伐。推动设立阿尔山论坛基金,强化论坛保障服务,促进论坛经济快速发展。畅通社会资本投资渠道,提高金融服务的有效性,为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再添发展活力。强化金融预警监测,严厉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金融违法活动,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二、防范化解社会风险

  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地方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重点突出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旅游、消防等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全年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严防鼠疫等重大传染病发生。

  三、加强环境风险管控

  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实施环境风险全过程管理,完善区域开发和项目建设环境风险评估。严控石油化工、医药制造、有色金属冶炼、纺织印染等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降低重金属、危险废物、化学品、核与辐射等重点领域环境风险。强化重污染天气、饮用水水源地、有毒有害气体等关系公众健康的重点领域风险预警。健全环境应急监测体系,提高环境应急响应能力。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确保不发生大规模环境污染事件。

  

  第六章 统筹城乡发展  推动乡村振兴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牧区林区各项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牧区林区现代化,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区。

  第一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壮大乡村产业体系,推进乡村发展,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

  一、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坚持“绿色兴农兴牧、质量强农强牧、品牌富农富牧”战略, “调优”农牧业产业体系,“调绿”农牧业生产体系,“调强”农牧业经营体系。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形成林下产品优势区、冷凉果蔬生产区、卜留克、中草食用菌、种苗、特种养殖等规模化品牌农牧业基地和优势产业带,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打造一批示范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抓好食用菌、种苗和扶贫产业园三大板块发展,夯实农村牧区产业基础,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继续完善旅游扶贫机制,实施“三小”产业扶贫,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加强阿尔山特色产业品牌化建设工作,力争创建2个农牧业林下产品新名片,借助京蒙帮扶进一步深化的契机,积极推进我市面向首都的绿色特色农畜产品、林下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建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牧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牧区综合示范,培育农牧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力争建成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1个,支持建设一批乡土经济活跃、乡村产业特色明显、联农带农成效突出的农牧业产业强镇,到2025年形成规模大、层次深、领域宽、业态多的农村牧区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二、分类推进乡村发展

  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村镇或较大村镇集聚,有效解决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和返乡农牧民安居养老稳定化问题。促进城郊融合类村庄与城镇一体化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持续推进集聚提升型村庄改造,加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跟进。加强传统型村落保护,科学保护与开五岔沟、白狼、明水等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旅游。鼓励守土戍边村庄发展特色产业,加强边民公共服务保障,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

  三、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机制

  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促进各类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基本建成,农牧区产权保护交易制度框架基本形成。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全面优化农林牧区发展环境。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充分发挥农业特有生态功能,扎实推进“改变生活,从庭院做起”专项行动,实施乡村振兴村屯绿化等生态保护类项目。启动白狼镇林俗村道路硬化、五岔沟镇中心路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实施明水河镇镇区排水改造升级等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优化发展明水河镇西口村、白狼镇鹿村、五岔沟镇牛汾台村等三个乡村振兴样板区重点村。

  四、着力增强农牧民发展能力

  加强与帮扶协作单位交流合作,积极组织农牧民参加各类技能培训,提高农牧民自身科学技术水平,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加大基层组织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实施特殊人才引进政策,完善乡土人才孵化中心标准化建设,围绕特色产业,吸引农科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以林俗文化产业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开发新兴文化创意产品,丰富乡村旅游体验项目,深入挖掘农村牧区优势,培养乡村振兴带头人。

五、全域建设美丽乡村

  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为重点,实施美丽乡村“农房改造、收入倍增、基础配套、环境整治、生态建设、服务提升、文明创建”工程,建设美丽宜居均衡的乡村。着力推进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人居环境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打造农牧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加强农村牧区生态保护与修复,统筹乡村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推进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工程,因地制宜稳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深入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打造美丽乡村,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田园综合体。

  第二节 建立巩固脱贫成果长效机制

  探索建立防止返贫致贫的监测、预警、保障工作机制,走出一条治贫与防贫相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新路子。

  一、完善防止返贫长效机制

  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持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着力构建新型产业结构和体系,千方百计稳定增收。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守住产业扶贫“支撑线”、入户帮扶“接地线”、政策制度“保障线”,实现长期稳定脱贫、防止返贫致贫。

  二、扎实开展“三提”工程

  全面推进产业提质工程,新建明水河镇扶贫车间等6个扶贫项目,推动五岔沟镇扶贫车间等3个续建项目投产达效;完善产业项目利益联结机制,鼓励贫困群众自主创业就业。全面实施帮扶提效工程,树立帮扶正反典型,强化干部教育管理,再压攻坚责任,建立健全干部入户帮扶考勤、考核和惩戒制度,推动干部帮扶制度化、常态化、持续化。全力推动示范村提升工程,以文化内涵为引领,深入挖掘白狼林俗文化,突出西口村“林牧农”三区节点特色,加快推进西口村特色民宿等项目建设;深入包装白狼树皮画演绎等旅游体验项目,打造白狼林俗村、明水河西口村旅游扶贫示范村。

  三、探索建立“两项”机制

  发挥社会捐助和扶贫产业收益资金作用,建立“准扶金”制度,重点扶持特殊困难人群、创新创业困难群体,准确填补扶贫领域关键短板。以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活力为核心,建立一线干部关爱激励制度,从培养使用、表彰奖励、待遇保障、人文关怀、抚恤救助、能力提升、创新创业、容错纠错八个方面强化正向激励。

  第三节 加强现代乡村社会治理

  重点围绕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现代乡村治理水平,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一、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制

  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党的领导下,加强乡村治理制度建设,实现多方参与的有效途径。按照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的要求,落实市镇党委领导责任,明确市委和政府部门职责,健全农牧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治理的工作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二、探索治理与发展的协调机制

  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将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与发展乡村产业、开展农村牧区林区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塑造文明乡风、巩固脱贫成果等方面有机结合,探索乡村治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制。探索理顺乡村产权与治权关系、促进农村牧区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多元化解农村牧区矛盾纠纷、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等方面的有效途径。

  三、完善乡村基层治理方式

  理顺市镇政府与村级组织关系,支持村级组织依法履行职责。强化村级组织服务功能,按照有利于村级组织建设、有利于服务群众的原则,将适合村级组织代办或承接的工作事项交由村级组织,并保障必要的工作条件。规范村级组织代办或承接的政府工作事项,探索建立村级工作事项清单制度,解决村级组织承担的行政事务多、各种检查评比事项多问题,切实减轻村级组织负担,促进乡村管理规范化。推动资源、管理、服务下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机制,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自主性。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乡村延伸,提高群众办事便捷程度。

  四、完善村级权力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农村小微权力监督制度,制定权力责任清单,探索形成农牧民群众、村务监督委员会和上级部门等多方监督体系,规范乡村小微权力运行。建立农村党务、政务、村务、财务“阳光公开”监管平台,强化农村财务会计核算监督和审计监督,推进村民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创新村民议事协商形式。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创新方式和载体,丰富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渠道,激发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适应农村林区人口流动和经济结构变化,为本地村民、外来居民、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不同群体参与议事提供平台,探索建立村民小组议事协商机制。拓宽村民议事协商范围,推进村民议事从经济事项向化解矛盾纠纷、开展移风易俗、维护公共秩序等方面拓展。

  五、创新现代乡村治理手段

  完善传统乡村治理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建立“互联网+”治理模式,提高信息服务网络覆盖面,推进乡村信息统一采集、资源互联共享,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效率和效果。

  第七章 加强区域合作  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五通”建设为重点,着力加强“一口、一线、两区、两路、一运”建设,形成陆空内外联动、“四位一体”的开放新格局。

  *“一口、一线、两区、两路、一运”

  一口:口岸,一线:口岸-温泉街沿途风景线,两区:口岸风景区及伊尔施、温泉街风景区,两路:陆路、空路,一运:开通口岸水运

  第一节 立足口岸优势扩大开放

  坚持生态文化旅游口岸的发展定位,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 建设“中俄蒙经济走廊”战略,立足“开”的优势,做足“放”的文章,大力发展泛口岸经济,力争实现口岸全年开放,推动“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变,努力打造“四位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对外开放口岸,使口岸经济成为带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一、完善开放合作机制

  在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框架下,完善我市与蒙古国地方政府、政府部门间合作机制。充分利用自治区人民政府与蒙古国经济发展主管部门“常设协商工作组”会议机制平台,推进双边经贸合作,重大事项提交两国高层会晤解决。积极推进我市与蒙古国主要城市建立友好地区(城市)关系。推进在毗邻地区设立商务代表处,形成固定的联络机制和渠道,为在蒙、在俄企业提供全程服务。在中蒙海关联合监管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海关信息互通、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搭建合作平台,按照各有侧重、差别化发展的要求,推进阿尔山口岸升格为常年开放口岸开展经贸合作。积极争取阿尔山口岸成为进口蒙古国饲草、农畜产品指定口岸。加快推进建材、果蔬、轻纺产品出口,扩大蒙中医、信息服务等特色服务出口。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以带资承包、总承包、BOT等方式在蒙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带动设备、技术、资金及劳务输出。

  加强人文交流。继续加强与蒙古国在生态保护、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交流合作,进一步简化落地签手续,提高通关效率。举办青少年夏令营、艺术表演、语言文化短期培训,开展与蒙古国青少年交流互访活动。加强与蒙古国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重点开展饲料营养及疫病防治技术、牧草优选与栽培技术合作。积极参与中蒙文化年活动。推动在蒙古国建立合作医疗机构。加强与蒙古国在防沙治沙、沙尘暴和荒漠化防治合作,加强天然草原保护和修复合作,建立预防森林草原火灾合作机制,着力把我市打造成为对蒙古国开放的新高地。

二、完善口岸功能

  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电子口岸,推进水运口岸季节性开放,建立口岸与内陆港通关协作机制。加快推进中蒙互市贸易区、便民服务大厅、旅游集散中心、停车场等项目建设。安排专人、破阻攻坚,全力推动农畜产品进出口工作,加快推进粮食熏蒸库及配套设施建设,为粮食、饲草、熟肉制品进口提供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口岸货物通道建设项目,优化跨境商贸货运通道,建设货运专用通道,实现客货分离。积极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开展中蒙互市贸易区项目建设及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中蒙双边贸易规模。统筹推进口岸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相互融合,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建成中蒙合作的服务保障基地。推动阿尔山—松贝尔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跨境经济技术合作区建设。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的支持,完善口岸景区旅游基础设施,积极调整优化口岸内部通道,推动口岸景区常态化运营,着力构建起“口岸+园区+产业链”的新格局。

  推进哈拉哈河水运及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做好玫瑰峰、门山景区等码头建设,采购环保观光游船,完善口岸观光功能,积极推动水路跨境游破题起步。全力打造国门-界河桥观光通道、口岸旅游环线和门山景区“空中生态廊桥”。科学布局、合理分区口岸纪念林,积极推行“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模式,广泛开展认种、认养、认捐等多种形式的植树活动,大力传播生态文化,彰显生态价值。

  三、大力发展口岸经济

  以发展口岸经济为抓手,持续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加快培育打造经济发展新优势。加强与蒙古国沟通合作,积极推动阿尔山—松贝尔口岸实现全年开放,协助办好中蒙绿博会、“一带一路”文旅商品展洽会等活动,深化与蒙古国地方政府在文化旅游、农牧业、医疗教育、温泉矿泉等领域合作。积极参与打造蒙古国—兴安盟旅游大通道,合作开发阿尔山—乔巴山—斡难河跨境旅游线路,建设阿尔山—松贝尔跨境旅游合作区,引导企业在蒙古国东方省哈拉哈高勒县神鸦山旅游度假区投资建设旅游点,全面打造中国•阿尔山东北亚旅游贸易博览会特色旅游品牌。扶持出境与边境游旅行社发展,鼓励设立跨国合资或独资旅游集团,合作开发旅游产品。打造边境旅游环线,引入餐饮、歌舞、民宿体验等蒙古原生态旅游项目,打造东部口岸蒙古观赏马进口基地。要大力推动边贸银行建设,推动扩大中蒙本币互换和扩大双边本币结算规模。全力与企业联合打造阿尔山—松贝尔边民互市贸易区,顺畅边民互市贸易,提升民间资金的使用效率。

  加快产业合作开发。鼓励更多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探索建设境外生态农牧业产业园,推动经济合作向纵深发展。探索合作建设一批产业基地,推广“境外初加工—境内精深加工”的跨境加工模式,提高资源就地加工转化比重。积极支持企业共建果蔬、粮油、牧草、现代养殖等农牧业基地,发展饲草、乳、肉、绒、皮、毛等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业和能矿合作。力争到2025年口岸进出口贸易达1亿元,过货量达到30万吨,过境人数达到3万人次。

第二节 立足特色深化区域合作

  深耕区内区外两个市场,加强与周边旗市的协同合作,深化京蒙帮扶合作,进一步拓展国内的合作领域,构建区域合作对内开放的新格局。

一、推动建立协同发展机制

  继续深化“乌阿海满”、“两山联盟”和“蒙东六旗市区”的交流合作,探索建立协同发展机制。整合优势资源,联合参加国家重要产品、旅游展览会,共同拓展国内外市场,共同打造区域产品与旅游品牌和形象。共同推动区域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区域内旅游招商项目库信息共享,协调旅游投资优惠政策,建立重大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互通机制,避免区域内重复建设低水平、同质化的旅游项目。

二、推动旅游区域一体化建设

  深入挖掘“健康阿尔山”品牌效应,在盟统筹推动下,巩固与海拉尔、满洲里的旅游合作,合力打造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以阿尔山大旅游区为中心,与海拉尔、满洲里、赤塔、乔巴山等地共同构建“生态旅游绿色大三角”,同步构建阿尔山、满洲里、海拉尔“生态旅游绿色小三角”。优先考虑三城市加强区域合作,合理区域分工,便捷基础设施联系,形成资源共享的大旅游圈,成为我国北方与云南昆明-大理-丽江相媲美的旅游度假区域。积极引进大型旅游企业,建设景区及连接阿尔山—满洲里—海拉尔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加强人才培养和在职培训合作,促进区域内旅游从业人员合理流动和提高素质。全力建设冰雪运动场,让“冷资源”发挥“热效应”。

  加强与哈尔滨、齐齐哈尔、碾子山、扎兰屯等周边地区合作,进一步突出区域文化旅游特色,丰富“乌阿海满”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充分借助“互联网+”,加快构建集运行监控、信息资讯、应急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大数据平台,全面推行“旅游一票通”,提升旅游一体化、智慧化水平。

三、继续深化京蒙帮扶合作

  充分发挥京蒙帮扶的作用,按照京蒙帮扶工作的要求,立足本职、开拓进取,积极配合北京做好京蒙帮扶工作,继续推动加大社会公益合作,加强产业服务项目建设合作,借助北京助力招商引资工作,推动京蒙帮扶向宽领域、深层次、更持久、更深入、更有效发展。

  我市各部门要积极与北京东城区进一步深入合作、频繁互动、积极谋划产业和项目,进一步在党建、人才交流、教育、卫计、产业、商贸、劳务协作、文化旅游等多方面取得积极进展。适应新时代要求,继续加强两地高层频繁互访的良好局面,协商完善帮扶实施方案,形成两地协同发力,全面推进协作发展的新局面。珍惜京蒙帮扶扶贫工作成果,巩固京蒙扶贫工作成果。

  继续通过两地相关部门的沟通协商,依托线上线下联动的电商服务模式,将阿尔山的矿泉水、木耳、蒲公英茶、大麦米等特产卖到北京的商超,为我市农特产品开辟精准销售渠道,以此为平台开拓阿尔山农特产品销往全国的途径。依托京蒙帮扶的契机、发挥本地风光旅游特色、利用东城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区位优势、借助国旅集团对阿尔山市旅游业全面推广宣传,优化阿尔山旅游结构,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开拓更加广泛的旅游市场。

  

专栏14                       口岸建设重点工程

口岸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口岸国门—界河桥旅游公路(防火通道)工程、口岸垃圾处理场口岸污水处理工程、智慧口岸建设项目、中蒙口岸货场及跨境货物通道建设项目

  

  第八章 以共享发展为根本 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使更多的人参与发展过程、分享发展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第一节 努力扩大就业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构建更加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提升就业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一、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必须把保人民就业水平放在首位。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健全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联动机制,坚持分类施策,扩大城镇就业规模,统筹城乡就业,保持就业局势稳定。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创业,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规范公益岗位开发和管理,统筹做好“4050”、“零就业家庭”等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援助工作。十四五期间,力争新增就业2000人以上,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000人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二、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围绕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提高就业质量,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政策,促进多种形式就业,支持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鼓励和支持发展地摊经济和夜间经济吸纳就业。充分发挥失业保险援企稳岗作用。继续实行失业动态监测,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和启动应急预案。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开展,加大创业资金支持,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设立创业担保基金和贴息资金,协调代发银行加强联系与合作,为小额贷款的发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十四五”期间,带动城乡劳动者再就业1000人以上。

三、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深入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制,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不断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落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强化考核结果使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机制,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建立完善符合各类人才特点的评价方式。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职称评审质量和公信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激励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充分发挥职称制度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中的导向激励作用。支持和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挂职、参与项目合作、兼职、离岗创业。健全有利于人才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顺畅流动机制,促进人才有序自由流动,提高基层人才收入保障水平,促进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落实好乡镇工作补贴,加大工资政策向基层倾斜的力度落实。健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合理调控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

四、推行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以技能提升促进就业创业。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构建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劳动者和市场需求的职业培训制度,全方位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和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结合我市实际,合理安排我市相关就业人员的的培训课程,严格管理,根据“培训一人,鉴定一人、就业一人”的目标,十四五期间完成各类技能培训3000人次以上。

五、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

  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制度,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加大基层调解规范化建设力度,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机制。健全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协商解决机制,加大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力度,指导用人单位加强劳动人事争议源头预防,支持用人单位与职工通过协商解决劳动人事争议。积极保护农牧民工的合法权益,实现农民工工资拖欠治理常态化、长效化,杜绝拖欠农牧民工工资现象。加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力度,合力化解劳动人事关系矛盾纠纷。加大仲裁办案指导力度,健全裁审衔接与工作协调机制,提高争议处理效能。

  第二节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深入落实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各项政策,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健全有利于增加劳动者报酬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健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国有企业高管人员薪酬制度、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实行绩效工资。多措并举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到2025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   47554元、18738元,年均增长8%、10%。

  一、促进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

  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农村牧区服务业,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益,增加农牧民生产性收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农村牧区服务业,增加农牧民经营性收入。鼓励农牧民务工经商和转移就业,增加农牧民工资性收入。持续稳定增加农牧民土地流转收益,增加农牧民财产性收入。

  二、深化薪酬制度改革

  完善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健全统一规范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健全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及正常增长机制。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促进中低收入职工工资合理增长。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深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三、合理调节收入分配

  完善以劳动、知识、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再分配调节机制,明显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步缩小城乡、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

  第三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国家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计划,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2025年城乡基本养老覆盖率达到99%以上。

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增加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确保基金安全可持续运行,加快完善覆盖城乡、人人享有、保障更好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促进和引导各类单位和符合条件的人员长期持续参保。积极鼓励进城农民工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完善被征地农民刚性进保机制,规范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政策,全力帮扶低收入困难群体参保,巩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政策,建立更加便捷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机制。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可持续运行。多层次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切实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努力实现基金保值增值。

二、维护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结合开展整顿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以及整活非法用工打击犯罪专项行动等活动,指导企业与职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继续制定并推荐使用统一规范的劳动合同文本,确保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合法规范,指导企业加强劳动合同基础管理,依法规范劳动合同签订、续订、变更,履行解除、终止等行为。

三、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

  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健全以源头治理为主的全程治理体系,认真受理群众举报、投诉案件,对符合受理条件的,要做到有案必查,有查必果,投诉举报案件结案率要达到98%以上,坚决杜绝行政不作为。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的作用,落实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的“双随机”监督检查制度。健全完善监察执法与司法衔接机制,严厉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违法犯罪行为。建立健全劳动保障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立企业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和重大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制度,健全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档案。

  第四节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各类教育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统筹优化各类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促进教育公平,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一、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普及学前教育。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快乐成长。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大力兴办公益性、普惠性幼儿园,加快推进第一、第四幼儿园项目建设,扶持普惠性优质民办幼儿园发展,加大学位供给力度,有效保障入园需求,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到2025年,确保适龄幼儿入园率达99%以上。

  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推进市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力争在全盟率先实现优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继续加大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力度,实现零辍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比例达到100%。巩固教育扶贫成果,防止贫困代际传递,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重视发展特殊教育,科学配置特殊教育资源,保障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

  推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巩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成果,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更好满足区域内初中毕业生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走校企联合、开放引进的路子,实现高中阶段教育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利用阿尔山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培训教育产业,积极开展与我市旅游业相关的职业教育培训,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造独具特色的精品教育,推进教育与旅游与特色培训的融合发展。

  积极发展民族教育,大力推进民族学校标准化、精细化建设,坚定不移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中小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水平,深化双语教学改革,将民族教育与现代化教育理念相结合,全面提高民族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事业更有质量更高水平发展。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通过内培外引等方式强化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定向培养培训双语教师和紧缺教师,加强骨干教师、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人才培养。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坚持教育投入优先保障并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加强质量监测,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反馈体系。按照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智慧学校和智慧校园建设,建立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系统。

  紧跟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改革,建立相应的制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强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上好体育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深入开展上好冰雪运动课,加强和改进课外体育锻炼,力争参与面达100%,实现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90%以上。

  三、扩大教育开放发展民办教育

  有效整合各类教育资源,走联盟化、集团化发展的路子。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强化与先进地区的交流合作,探索建立与北京东城区各结对学校的长效协作机制,为我市教育发展注入活力,提高全市教育教学水平。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大力提高提高民办学校质量,依法加强对民办教育的过程管理和督导考评,规范提升民办学校(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第五节 确保医疗健康服务公平可及性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和稳定医疗队伍建设,加强与市外各级医疗机构的合作,特别是深化与国家级医疗机构的技术交流和协作,获得帮助,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完成市级医院体系建设,完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建设,村镇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使居民健康状况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到2025年,达到每千人口人6.1张床位标准,全市各级各类执业医师达到204人左右,医师数达到每千人口2人。

一、优化医疗机构设置

  整合资源,优化结构,调整现存医疗机构,实现资源共享。鼓励和扶持社会办医。完善以二级医院为龙头,以苏木乡镇卫生院、嘎查村卫生室为基础,其它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完整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鼓励阿尔山康复医院利用当地矿泉资源向专科特色医院发展,满足当地群众及外来游客多样化就医需求。到2025年全市拥有二级甲等标准综合性医院1家(市医院)、二级乙等标准民族医院1家(市蒙中医院)。按照一个建制乡镇有一所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为原则,全市设置4家乡镇卫生院(五岔沟镇中心卫生院、白狼镇卫生院、天池镇卫生院、明水卫生院),整合现有村卫生医疗资源,除距离市医院、市蒙中医院、各镇卫生院10公里内的行政村,不设村卫生室外,其余一个行政村设置一个村卫生室。积极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在管理体制上,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一体化管理。

二、加强医疗卫生应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医疗卫生应急救治队伍建设,改善公共医疗卫生应急救治队伍工作条件。针对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加快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长效体制机制。

  推动疾病防控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和水平。市医院设立独立的感染性疾病科,设置10—20张床(遇到重大灾害、疫情时弹性调整),收治全市传染病住院病人。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落实疾控工作的公益性,较大幅度的增加疾控经费投入,建立稳定的疾控经费保障机制,扭转疾控机构创收倾向,免费向全体城乡居民提供疾控服务,逐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加大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和慢性病防治力度。全力推动“健康阿尔山”建设和“国家卫生城”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三、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办医

  支持和加快民营医疗机构和个体医疗机构建设,促进社会办中医加快发展,原则上,所有新增医疗机构空间均留给民营医院。到2025年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提供的中医服务量力争达到25%。鼓励举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和中医诊所,市医院作为综合医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    

  四、加强卫生健康教育

  全面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五进”行动,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如期实现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到2022年不低于22%,到2030年不低于30%的目标,高质量完成区、盟、市卫生健康委要求的各项工作任务。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健康城市、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五、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注重医疗、公共卫生、蒙医中医药以及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制订有利于卫生人才培养使用的政策措施。通过对口支援和合作办医缓解医疗人才不足问题,积极推进“互联网+”远程医疗模式借助外脑提高医疗和公共卫生水平。建立制度化的编制补充和人才引进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培训质量。充分利用继续教育、进修、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方式,加快培养更多能力强、业务精的专业技术骨干,有意识地在全科医师中培养专科专长人员,用专科带全科,全科带全面。继续施行在编制、职称晋升和业务学习方面给予相应政策,鼓励学习,对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加大奖励机制。加强中蒙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第六节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统筹解决好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调整完善人口政策

  全面落实现行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的人口政策,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人文关怀和帮扶工作,促进人口均衡协调发展。开展打击“两非”专项治理行动。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优生优育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和谐幸福。

  二、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全面发展

  健全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更好满足母婴保健、生殖健康需求。健全儿童福利保障制度,加强基层儿童福利设施建设,确保孤儿得到妥善安置和良好抚育。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和儿童,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三、健全养老公共服务体系

  强化政府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责任,实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居家和社区日间照料服务设施、养老护理机构、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建设,确保广大老年人特别是特殊困难老年群体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建设和运营养老服务机构,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合理的各类养老服务和产品。健全完善政府为高龄和失能失智老年人购买基本健康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开展养老服务机构责任保险、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和护理保险。加快发展智能化养老服务。到2025年,全市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50张以上,其中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的50%以上,建成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第七节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巩固强化全市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共产党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完善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机制。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加强互联网管理,净化网络环境,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大力倡导以为人正直、对人友善、待人宽容、自立自强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集聚全社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深入开展以扶贫济困、西部大开发、东部振兴、环境保护、关爱弱势群体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弘扬时代精神和新风正气。

二、促进文体事业发展

  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市、镇、村三级文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乌兰牧骑事业,加强乌兰牧骑演出设施和惠民演出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推进“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基层志愿服务常态化,重点突出“三送三问”,探索开展活动的长效机制。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实施南兴安隧道碉堡等3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程。争取阿尔山圣水节、白狼树皮画分别进入自治区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进内蒙古图书馆阿尔山分馆、阿尔山电影院开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开工建设林海街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完成五岔沟镇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大力建设文化和体育活动基础设施,组建文化和体育活动队伍,发展文化产业。逐步实现频道专业化、设备数字化、传输网络化、发射固态化、管理科学化,到2025年,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

  

专栏15                      社会事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一、教育项目,主要包括:

未来学校建设、幼儿园及附属设施、小学、教学楼立面改造及消防通道、科研教育基地、中小学文艺综合楼、创业研学基地、风雨教室、操场维修改造、生活服务用房建设等学前教育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二、卫生项目,主要包括: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扩建、传染病房(感染性疾病科)、基层传染病门诊、托幼服务中心、远程医疗、疾控综合防治实验室能力提升等建设项目。

三、民政项目,主要包括:

幸福院、康养结合开发、延年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建设、社会救助、城市公益性公墓、殡仪馆等建设项目。

四、文化项目,主要包括:

党群活动中心、居民文化体育综合服务中心、历史文化街区、文创基地、文化馆、图书馆、乌兰牧骑业务用房标准化建设、居民文化娱乐中心、侵华日军阿尔山要塞遗址—五岔沟机场遗址安防工程、南兴安隧道碉堡遗址安防工程、独身寮遗址修缮展示工程、十九野战兵器加工厂遗址修缮展示等工程项目。

五、体育、妇女儿童项目

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公园、定向运动、体育赛事赛道、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等项目。

第九章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坚持全面依法治市,推动全面依法治市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第一节 完善现代社会治理体系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总要求,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打造一核多元协同治理的共同体。

  一、扎实推进政治建设

  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推进作风转换,切实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全面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方针、政策。坚决贯彻自治区党委、盟委的决策部署和统筹安排,凝心聚力,带领全市干部群众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扎实推进廉政建设

  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上率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紧盯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加大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坚持抓好政府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和高度的政治自觉,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浓厚氛围。

三、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持续强化党的领导,把好基层社会治理的正确方向、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不断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各类组织和群众的自觉行动。开展示范党组织评选命名,引导党员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当先锋、作表率。将街镇乡贤能人、退伍军人、离职干部、返乡创业人员等优秀群体纳入“乡土人才库”,择优列为街镇(村)两委干部尤其是镇街(村)党组织书记的后备人选,努力把街镇、社区(村)阵地建设成为宣传贯彻党的主张、引领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红色家园”。

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围绕“四重一新”领域深挖涉黑涉恶线索,确保依法打深打透、除恶务尽,紧扣深挖整治目标,紧盯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乱象,深化公安机构改革,大力实施公安大数据战略,切实推动雪亮工程建设,探索综合治理、长效常治的制度机制。 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进一步修复净化基层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坚持关口前移、源头预防,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畅通信访渠道,强化领导和部门包案化解措施,抓好矛盾排查化解,回应解决群众诉求。完善镇街、社区(村)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

  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全力维护政治安全。深入推进军地融合发展,构建强边固防工作机制,筑牢边境安全防线。

五、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健全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激励奖惩机制,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绩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与业绩评定、职务晋升、奖励惩处等挂钩。健全落实整治督查、巡视巡查、执法监督、纪律督查等制度机制,更好地把党的领导转化为社会治理的效能。

  第二节 加强法治社会建设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

  一、依法履行政府职能

  加强建设法治政府,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坚持依法治市、严格依法行政,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司法监督、监察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积极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改革,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制度,落实普法责任制,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打造群众满意的公共法律服务,落实好法律援助制度,让更多困难群众享受政府提供的法律帮助。健全规范、平等、透明的行政执法机制,创新公正、公开、公信的司法方式,做好‘八五’普法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提高守法普法工作水平。到2025年,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更加成熟。

  二、健全依法决策和政务公开机制

  完善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制度,严格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法定程序。加快提升政务公开规范化水平,切实落实政府的决策方案、决策依据依法向社会公开,广泛听取和吸收群众意见。高度重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加强与人民团体的沟通联系,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监督实施、跟踪评价、终身责任追究及倒查机制。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的积极作用。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积极推进行政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重点推进财政预算、重大建设项目、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社会评议、年度报告、责任追究等制度。

  三、完善行政权力监督和行政执法体制

  加强政府内部监督,规范权力运行程序,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金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强化内部流程控制。加强司法、行政和审计监督,重视社会和舆论监督,完善行政复议体制和机制,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工作在法治政府建设中行政监督职能。完善依法行政、行政执法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跨部门综合执法和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推进行政执法网上运行,行政执法网上办理,做到行政执法公开透明,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促进规范、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健全维护司法权威的工作机制,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机制。

  四、扎实推进政府效能建设

  积极倡导“担当为要、实干为本”的为政理念,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脚踏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坚持摸实情、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用“求真务实,实干担当”的精神和作风,彻底解决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下更大力气解决各行业各领域的历史难题,攻坚克难,努力将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在当下,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期盼。

  第三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统筹社会治理全局,尊重社会规律,依靠社会公众,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解、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形成多元共治局面。

  一、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推进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和社区单位“三社联动”,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提高社会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设阿尔山特色的社会治安防控管理体系,建设平安阿尔山。积极运用网络媒体等新型方式,拓展群众利益诉求和协商渠道。

  二、夯实社会治理基础

  加强市镇(街道)治理,完善市镇(街道)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探索推进职能转变和服务管理方式创新,建立市镇(街道)公共服务和政务公开目录。深化基层群众自治,强化村级民主监督。建好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拓展服务内容和领域。

  三、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稳妥推进向社会组织转移部分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中的技术性、事务性、辅助性职能。建立以政府采购、定向委托等多元化方式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新机制。推进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商会去行政化。发挥社会组织团结社会成员、规范社会秩序和发展公益服务的作用。强化社会组织监管,建立多部门协作的综合监管体制和联合执法机制,规范社会组织行为。

  四、健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人群的管理,排查管控劳资关系、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社会矛盾,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提高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实效。加强和改进信访和调解工作,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广大人民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能保障。

  第四节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强化源头预防,加快完善公共安全防控体系,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一、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

  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建立健全与公共安全风险相适应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提高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加强综合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建设,提升防灾减灾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防范应对联动机制,最大限度减少损害和损失。

  二、全方位强化安全生产

  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预防控制体系和法治体系,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保障。改革交通管理模式,构建严密、高效的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预警应急机制,加强监管执法力度。持续推进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应急救援能力、标准化信息化、宣传教育和安全文化建设,有效防范公共安全事故发生。

  三、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完善以检验检测和风险防控为重点的食品药品日常监管制度,构建食品药品全流程、全环节信息化体系和全程追溯机制,重点抓好食品药品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强化产品质量安全。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夯实标准、计量、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完善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第五节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提升我市信用体系建设水平。

一、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完善信用信息系统,以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等信用记录为重点,推动建设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规范信用信息的采集、使用和管理。创造有利于企业信用评级和个人征信的基础条件和社会氛围。培育和发展社会信用服务机构,加强社会诚信教育和宣传,建立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环境。

二、增强社会各界诚信意识

  加快编制本地区、本部门“双公示”目录,实现“一张网”管理、“一站式”查询。在政务、商务、社会、司法公信等领域全面建立信用承诺、信用核查和信用“红黑名单”制度,推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落地。着力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大力推动现代征信市场建设,培育、引进合法征信机构,创新征信服务。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促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定期开展信用宣传活动,切实增强社会各界诚信意识。

  

  

  

  

专栏16                     社会管理重点项目

社会管理重点项目,主要包括:

纪委监委审查调查业务用房,检察院干警体能训练中心、森林支队阿尔山大队营房及附属配套设施迁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扩建、公安业务技术用房、交通管理巡逻警察大队用房、执法办案中心、银行营业用房、市场监督综合执法局业务用房建设等项目。

  第六节 抓好民族团结和宗教工作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民族工作,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汇聚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强大合力,汇聚推进阿尔山市“绿色崛起、亮立中国”的合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核心主题,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牢固树立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员的认识,切实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宗教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加大基层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力度,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国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深入挖掘各民族文化的精神和价值,实现个人、社会、民族、国家价值观的内在统一,深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教育,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巩固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上来。

二、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广泛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讲好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坚持用文化浸润民族团结,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民族联谊活动,办好民族体育赛事和各类民族文化活动,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推进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促进各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提倡文明现代的生活方式,引导和帮助各族群众追求现代文明生活,推进民族进步,引导各民族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

三、提升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水平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依法保障各民族公民合法权益,加强民族法治宣传普及教育,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积极预防和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纠纷。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形成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干部队伍,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着力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夯实守边固边的民族团结进步基础。

四、做好宗教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提高宗教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形成科学有效的宗教事务治理体系。坚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宗教活动场所。积极维护宗教界合法权益,加强爱国宗教人士队伍建设,引导宗教界在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以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十章 创新体制机制  增强发展活力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要素资源配置,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培育市场主体,提升招大引强能力、建立富有创造力、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第一节 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以改革为动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障碍,营造优良发展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

一、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

  落实好国家和自治区改革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大力推进先行先试试点示范改革,积极探索建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推动自治区扩权强县试点城市、自治区县域金融工程试点县建设,探索建立有利于推进资源枯竭城市、大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走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新路。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落实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举措,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实施“专精特新”和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形成大中小企业良性互动局面。进一步推进林业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地方政府、国有林区、地方林业有效的管理体制,破解发展难题,形成权责明晰、管理顺畅、相互促进、利益共享的地方政府与林区良性互动的管理新模式。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推进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创新集体经济有效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规范国有企业改革,推进政府性投融资平台转型。

二、深化市场准入改革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着力提升政府系统整体运行效能。加快负面清单制度改革与创新步伐,构建一个开放统一的现代化市场体系。充分发挥负面清单的积极作用,提高透明度和确定性,鼓励公平竞争,提升营商环境。做好我市《清单》落地实施工作,建立相关的工作机制。进一步盘活要素,实现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全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以扩权赋能、激发活力为重心,探索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

  三、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协调配套,形成有利于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协同发展的政策环境。根据市场需求新变化、新特点,鼓励市场主体通过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创新并扩大有效供给。推动企业以消费意愿为导向,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探索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从创意设计、品种花样、品牌质量等方面求突破,创造和拓展新需求,使生产和消费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互动和平衡。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和法治手段,通过严格环保、能耗、技术标准,倒逼落后产能、过剩产能退出。引入综合实力强的旅游或地产企业整体打造市区与旅游去相结合的旅游城市和旅游综合体。加强政府债务监管和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稳步放开具备竞争条件的政府定价项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价格的干预。

  第二节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全区一流的营商环境。

一、继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

  继续加大放权力度,严格执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制度,确保清单之外无审批,提高放权的协同性、联动性。依托投资在线审批平台,深入推进投资审批改革,对全市重点项目前期手续进行“一站式”审批,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加快推动重点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

二、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

  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继续大力削减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同步取消后置审批事项。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持续精简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切实减少各种不必要的证,解决企业“准入不准营”的问题。全面实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降低创业准入的制度成本。加快推进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名称登记、放宽住所条件、简易注销登记等改革,加快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国际营商环境指标体系接轨,提升企业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三、积极推动减税降费改革

  以“便企利民”为根本出发点,全面落实企业在降费、价改、减税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确保减税降费政策全面、及时惠及市场主体。建立健全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和集中公示制度,坚决清理取缔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收费项目。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创新税收征管方式,提升税收服务效率,降低企业纳税成本。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用企事业单位应当向社会公开服务标准、资费标准等信息,为市场主体提供安全、便捷、稳定和价格合理的服务。重点整治物流领域不合理收费,持续开展对涉企收费的监督检查。

第三节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创新投融资模式,正确把握政府投资方向,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发挥政府投资的引领作用,为社会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推动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

  一、推进政府投资改革

  政府投资重点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倾斜,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完善政府投资决策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支持铁路、公路、机场、能源、棚户区改造等领域重点项目通过债券市场筹措资金。引导社会资本采用积极参与公用事业建设。建立融资担保机构担保、政策性保险、街镇(村)级互助担保基金等多种形式并行的增信机制,提高街镇(村)经济实体融资能力。

二、完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功能

  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组建市级金融投资运营公司。健全政企对接交流长效机制,利用好中小企业担保资金,撬动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企业的信贷投放,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鼓励各类政府投资基金投向民营企业。

  创新合作模式、回报方式,形成民间资本以多种方式进入基础产业、社会事业以及特许经营领域的体制机制。完善鼓励民营企业以股权、知识产权等非货币方式扩大投资的制度。更加重视激发民营资本活力。

  三、努力提高招商实效

  编制《招商引资责任目标考核暂行办法》《招商引资奖励暂行办法》,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聚焦优势主导产业,积极推进全员招商、驻外招商,吸引一批带动就业多、发展前景好的项目落地。做好卓尔集团、伊利集团等进驻企业的服务保障工作,帮助企业开发新品、多元经营、扩大效益。深入落实《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争取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

  第十一章  强化措施  切实保障规划实施

  本规划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与全国同步开启实现社会主义基本现代化目标的行动纲领,要举全市之力,确保完成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第一节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一、全面落实党的决策部署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发展规划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认真落实地方党委工作条例,推动各级党委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作用。从讲政治的高度、讲实效的速度、抓重点的精度、抓到底的力度,全面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锐意进取、苦干实干,不折不扣推动规划落地见效。

  二、提高对落实规划的认识

  牢牢把握以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阿尔山市“十四五”规划是我市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部署和安排,主要是阐明全市发展战略、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根据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兴安盟盟委和阿尔山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精神,由阿尔山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居于规划体系最上位,是其他各级各类规划的总遵循。

  三、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健全完善市委领导、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的发展规划工作机制。市本级和各街镇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应及时报送本级党委。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依法监督规划实施情况。各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空间规划,由规划编制部门组织实施,及时向批准机关报送规划实施情况,并抄送本级发展改革部门和上级对口部门备案。

  第二节 加强规划实施管理

  一、明确政府责任

  市人民政府依据本规划制定分工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实施时间表和路线图,建立实施台账、全程推动、跟踪问效、一抓到底。各级各部门要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切实落实好本规划涉及本地区、本领域的目标和任务。对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以及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要改革任务,要制定具体措施、明晰责任主体、按照进度要求确保完成。对纳入本规划的重大工程项目,要简化审批程序,优先保障规划选址、土地供应和融资安排。

  二、加强规划衔接

  本规划是今后五年各级政府各部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要健全完善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为引领,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为支撑,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发展规划体系。完善空间规划体系,编制更为细致、精准的各类空间专项规划,推进我市 “多规融合”,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

  三、落实政策配套

  用好用足国家政策,充分释放政策效应。按照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加强政策研究和储备,坚持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打好产业、财税、金融、土地、环保、投资、人才、科技等相关政策组合拳,注重定向施策、精准施策。

  四、强化财政保障

  加强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协调,年度预算安排要充分考虑本规划实施的年度需要,中期财政规划滚动调整要统筹考虑本规划实施需要,强化公共财政对规划实施的保障作用。

  第三节 强化重大项目支撑

  一、谋划重大项目

  建立全市“十四五”重大项目库,精心谋划储备一批既利当前又益长远、符合转型升级、增进民生福祉的好项目大项目。建立“十四五”重大项目库与年度重点项目滚动实施机制,根据国家宏观政策、经济运行和项目前期工作等情况,分年度更新项目库,形成项目滚动发展态势,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项目支撑。

  二、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抢抓国家及自治区编制“十四五”规划有利契机,争取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自治区发展规划,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动能。

  强化要素资源保障。全力保障规划实施项目在用地、用水、用电、用气、环境容量等方面的指标需求,注重提高要素保障效率,提升要素利用效益。以创新和改革破解融资难题,拓宽投融资渠道。

  提升项目管理水平。落实重点项目分级管理和目标责任制,加强项目动态管理。严格项目基本建设程序,规范招投标管理,强化安全质量监管,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社会稳定风险防控。

  第四节 健全监测考评体系

  一、完善考核评价制度

  根据不同资源禀赋、发展任务、工作重点,完善差别化的绩效评价考评体系,强化对创新驱动、对外开放、转型升级、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民生福祉等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价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

  二、强化监测评估

  完善监测评估制度,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跟踪分析。区直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约束性指标和主要预期性指标完成情况、相关领域实施情况的评估。在规划实施中期和终期阶段,组织开展全面评估,引入第三方评估。对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落实措施。

  三、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

  规划提出的预期性指标和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等任务,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施。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参与规划实施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汇聚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健全规划重大事项实施情况社会监督机制和公众评议机制,形成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

  实现“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市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抢抓机遇、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为实现社会主义基本现代化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