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市以来,阿尔山上下克难攻坚,城市发展日新月异。阿尔山,这座正在崛起的边陲小城,七万人民栖息的美丽家园,不仅有“城在山中、河穿城过”的自然之美,独具欧洲风情的建筑之美,还有“物我同生、万泉共涌”的和谐之美。阿尔山,立足于构筑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屏障的战略定位,经过多年的发展,城市建设由小到大,从单调清冷到繁华昌盛,一路奏响辉煌的乐章。
建市初期,阿尔山市辖区内有大量棚户区住户,对于棚户区居民来说,能住上楼房,是他们多年以来的梦想,百姓的期盼,就是党委、政府的作为所向和追求目标。2009年至2013年,以林业棚户区改造为主,大力开展了棚户区改造工作。2014年,借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市的浩荡春风,阿尔山市迎来了新一轮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一定要做好棚户区改造,让老百姓早日住上新房”的重要指示精神,各级领导多次赴阿尔山市实地调研,召开现场会,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兴安盟盟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全市领导干部倍受鼓舞,抢抓机遇,把棚户区改造工作作为“天字号”工程和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棚户区改造工作本着保护生态环境,让百姓舒心为宗旨,不断促进我市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把征收安置工作作为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真心实意地把党中央的温暖送到林区群众的心中。
建市以来,规划系统日臻完善,先后完成阿尔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岭南三镇总体规划、口岸国际综合物流园区总体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等多个规划编制工作。曾经,为林而生的林区百姓,一亩良田、两间小屋足以过上幸福的田园生活;如今,内具秀丽、外备欧洲风情的中心城区,融合区位优势、空间优势,拉开了新一轮城市发展框架。我市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以全域旅游发展为主线,以成为自治区级“多规合一”试点城市为契机,不断探索“多规合一”的具体思路,打造更合理的城市空间格局。
建市以来,我市立足旅游城市定位,打造城市景观小品,城市基础设施面貌得极大改善。因水得名的阿尔山,因地制宜,做足水文章,着力建设美丽阿尔山。污水处理厂、供水公司等建设项目相继落地。阿尔山市委、市政府致力于为城市“舒经活络”,牢牢把握连接呼伦贝尔、锡林郭勒、兴安盟的优势,抢抓机遇,大力推进各级公路建设,协调发挥白阿铁路和两伊铁路作用,开通沈阳、长春、海拉尔等城市客货列车;深入开发阿尔山伊尔施机场,开通了乌兰巴托、北京、呼和浩特等国际国内城市航线;积极推动乌—阿铁路提速改造和五岔沟通用机场建设,不断将阿尔山打造成进入内蒙古东北部的重要节点,曾经的土路、石路,如今已演变成一条条柏油马路向城市四处延伸。伴随四通八达的路网,供热、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也逐步完善。大力实施亮化美化工程,旅游城市风貌更加靓丽。
建市以来,过不断建设完善,城市供电和通讯环境明显改善,全市供电和通讯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建成区全部实现通电通讯,主要景区及交通干道均实现了网络全覆盖,为建设智慧型旅游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深入实施重点区域绿化工程,构建了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园林城市。严守生态红线,大力开展漂流点、“大棚房”、违建别墅等排查整治行动,持续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实施各类公益林管护、三北防护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纪念林基地等工程荣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19年“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凭高远眺,阿尔缮河沿线似一条锦带将阿尔山打扮得风姿绰约;漫步阿尔山,五里圣泉、中心广场等系列城市景观小品,彰显着城市综合品质;繁茂生长的绿地树木,让人赏心悦目。美丽的欧洲风情背后,是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提高,是城市文化内涵的提升,是城市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动体现。
建市以来,阿尔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在“建”与“改”中,城市规模已悄然扩大,城市管理区域与职责也在不断延伸。“畅通、靓丽、文明、和谐”,是阿尔山城市管理的基本目标。阿尔山将城市建设的目光瞄准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工作“五城同创”的目标。2002年伊始,成功组建第一支骑警队,拉开了为阿尔山增色添彩的序幕。随着阿尔山市被列为城市精细化管理试点城市,《阿尔山市推进城市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阿尔山市建立健全物业服务项目准入与退出制度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先后“出炉”,启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深入推动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评审,持续开展“城市双修”、历史文化街区创建和历史建筑修缮工作,阿尔山的城市管理正在由“指令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
城市是一座无字的碑,建市以来,阿尔山演绎着规划、建设、管理三部曲,讲述着这座城市的决策者、建设者和管理者的故事,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大视野、大气魄、大手笔续写辉煌。